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作者】 杨礼军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安镇勤俭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知识的必备技能。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不够充分,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如何合理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计算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教学能力培养
  计算是一项对所有人都十分重要的数学技能,它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的重点,也是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生产生活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够充分,最后使得学生的口算速算能力下降,因此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来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合理进行计算教学。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掌握计算技巧与方法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学习乘法、除法或简便运算与四则混合运算时,各种计算的教学都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方法之后才进行计算,计算教学更高效。
  (2)相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也要通过强化训练,巩固加深。让计算方法更加的熟练,形成学生一种定向思维,同时形成学生的一种计算能力。
  三、抓基础,口算、笔算共同提高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因此,小学计算训练各个阶段都要抓,特别从低年级就要开始训练。抓好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表内乘除,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等基本功的训练。到了中高段要求学生会熟练掌握,分数与小数和百分数的常见之互化,迅速反应常见各种单位间的进率以及互化,到了高年级,圆周率参与的运算,成为孩子们计算失误的重要地方。再如1到20的平方,1到9的立方的记忆,训练可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比如让学生专门准备几个计算本,课前都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或心算(一般为10个题左右)。每天的家庭作业还包括20个计算题。这样天天坚持,学生的口算能力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口算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形式活等特点。口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但我们要注意教学中口算是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
  四、活用多媒体,保证计算练习密度、强度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当学生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时候,通分时没有找最小公倍数,我们在大多数情况是简单地说明应该找最小公倍数,对于找最小公倍数的原因,却没有对学生说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经过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算理等过程,这样留给我们巩固提高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因此要注意:练习的量和质要控制好,并不是量多就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注意练习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及趣味性;利用电脑做课件出示,便于检验、订正,同时保证了计算练习密度、强度,使效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五、培养计算习惯,提高准确程度
  小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度,计算潦草,不验算,都是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都源于学生的计算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数学本来就是讲究严谨性的学科,容不得半点马虎,学生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课,认真思索,下课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在练习过程中认真仔细,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具体说来,一是要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二是要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三是要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交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四是要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既是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基础,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重点,因此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发展,计算能力培养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效进行计算训练,培养学生口算习惯,规范学生的计算表达以及鼓励学
  生合作交流等的方式来改进小学计算的课堂教育。希望通过改进后的计算课堂,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发布时间】2022/8/15 10:08:10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