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中职学校实施课程思政 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重要性

 

【作者】 孟松鹤 张 华 国 淼

【机构】 黑龙江省伊春技师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是形成和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基地。在中职学校实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舆论导向,以学校为主体,以德育教育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以育人为目的;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是:“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运用并发挥好课堂的育人主渠道功能,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和改革中,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格局,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产生协同效应,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爱党,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注重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从“思政课程”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构建以原有思政课程微核心的思政教育新体系,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改变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寻求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和线上线下相结合,侧重于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将课程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握课堂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落细到每一堂课,使其同心同向,协同发力。
  二、增强专业课教师育人理念
  教育,最根本的是教书育人;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由“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的转变核心在与明确教学的根本在于育人,发挥价值的引领作用,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文化修养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既要引导责任,有要帮助各位教师明确育人理念,树立德育教育的责任,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到教师个人教案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正式教育资源。从“思政课程”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让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强调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价值。
  “课程思政”主旨依旧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却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专业课等各类课程中,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增强育人理念,将价值引领融入到专业课教育中去,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专业课教师承担思政教育任务需结合其授课模式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理念先行,实践紧随,知行合一。应当使课程思政的理念为广大中职学校教师所接受,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主动寻找本课程知识内容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元素,并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汇于教学中去,从而实现课程育人功能,达到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强调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多种教学形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更容易暴露出其思想的不正之处,专业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四、借力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在“思政课程”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转变过程中,可以用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了解传统、认同传统才能正视当下,发扬传统;潜移默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实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意义
  (一)解决中职教育方向性问题:高举什么旗帜,坚持什么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人才,离不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而“课程思政”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互为补充,全员投入、深挖元素、明确导向,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落实,实现教书育人。
  (二)解决人才培养的价值观问题: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如果不把紧理想信念这关,就容易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挑战诱惑面前,在走上一定的岗位或职务后,分不清是非,找不准方向。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和培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三)解决思想教育的连贯性问题: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出现了新变化,单纯依靠“孤岛式”思政课程很难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发展需要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推动,实现学科间育人价值的勾连,实现课程内外的联动,形成协同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政治觉悟。
  备注: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实践研究》
  编号HZJZ2021037
  • 【发布时间】2022/8/15 10:06:45
  • 【点击频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