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备课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就是高考的改革。为适应新高考,语文教学必须走单元整合的教学之路。唯其如此,才能构建新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能接受更高水准的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适应新高考。本课题就是基于以高考改革为标准的视角,探讨高中语文单元整合备课中的远期三年备课、中期一年备课和近期的集体备课的问题,以及提高单元整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构建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单元整合;教学;备课策略
按照布鲁纳的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我们老师的备课不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多少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①。我们课题就是基于高考改革的视角,依据布鲁纳的构建主义学说,探讨了单元整合的备课的思路、备课的具体做法及备课的有效实施。在备课过程中,都围绕着学生的语文知识自我构建而展开。下面就浅谈课题研究的一些备课策略,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高中语文单元整合的备课思路
(一)单元整合备课的理解。单元整合备课,不是简单的以老师的认知水平去审视一个单元的知识,然后组合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以学生的知识构建所需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确立新的知识模块体系。也就是备课的每一个设想环节,都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方法,掌握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单元整合的备课思路。对单元整合的备课理解是最基础的一步,我们依据对单元整合的理解,落实在我们的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上。单元整合的备课思路,就是以学生所需与学习习惯来思考整个单元的知识,甚至整本书的知识。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有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以为整合就在语文学科知识上寻找知识和方法,这就缩小知识范围,整合的知识达不到学生所需或人为的给学生制造知识壁垒思维。其实我们可以实行学科交叉整合,交叉整合有利于知识的全面与联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深思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单元整合一定要拆解课本原有的单元。其实课本单元的编排,其模块单元本身,是专家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块状,已经是整合了的,只是这样的整合只是一种设想,预留的思维空间,对我们学生的教学,未必有利。从后面深思的问题来说,课本的单元是否拆分整合看实际情况而定,也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得和知识的构建而定。
二、高中语文单元整合备课的具体实施
我们对语文单元整合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又有清晰的思路,下一步就是沿着理论基础去实践。我们课题组坚持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下面是具体的备课做法:
(一)依据学生知识构建程度的备课规划。围绕学生知识构建,进行具体明确的备课规划,这是单元整合备课的一大特点。按课本原有的单元备课的规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只是教学进度和完成知识量传授的规划。针对这一点,单元整合备课设置了远期三年备课、近期一个学期的备课、短期的集体备课。远期三年备课是构建学生的自我知识体系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体系;近期一个学期备课以学生学习构建的度为规划;短期的集体备课为学生当前所需和引导现阶段知识构建学习方法,获得知识。
(二)远期三年的备课规划。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主要是因应高考改革而产生的,高考改革要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通道。为此,我们课题不是以教会学生怎们去考试赢得高分为目标,而是以学生的知识和方法的构建为目标。我们三年的备课规划,也就是单元整合教学的最大整合。我们以课本教材编排单元为出发点,进行单元整合。
首先三年阅读。现代文阅读1000字左右的400篇,古文500字左右的400篇。现代文阅读,高一时主要根据学生初中形成阅读习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快速完成,又能加强基础知识,同时纠正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古文阅读,高一时整合的方法就是以初中、小学学过的相关课文为脚本,从原著中找到相应的段落让学生先阅读。比如初中时有《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节选,《守株待兔》、《智子疑邻》等在小学有过现代文内容。这些我们就安排在高一学习来完成。高二又在高一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深化不是简单的内容深化整合,而是根据学生知识构建程度进行同类归属。比如高一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很熟识阅读中的修辞、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等,说明学生有了这些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到高二时,我们把相同累的文体思维模式放在一起,淡化了学生的业已形成的体系培养,只重在应用,而以培养学生由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比如论述累文本为一类、小说阅读为一类、散文为一类、议论文阅读为一类、说明文阅读为一类。高二的古文阅读,我们的深化整合的方法就是,找回原著,并阅读相关的内容,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查询相关资料,直接阅读原文,而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译,这段知识整合可以扩充大课外,而不是仅仅是课本内容。
其次就是写作,我们要就跟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样,高一高二每个学期至少写7篇作文,这是最低要求。而实际上,作文是特殊的阅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把阅读理解和感悟到的道理有取舍有次序的记录下来就是作文。基于此类的认识,我们在高一高二的作文教学整合,就不设置专有的写作内容,不安排写作时间段,也不限于7篇的数量。而是在阅读中,有什么感悟就写下来,让学生在灵活的写作中构建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比如学生在阅读到古文《智子疑邻》的原著,领悟到韩非写的这个寓言故事是为了说明人会感情用事,所以要用法来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就有写一篇关于以法治国论文。那就顺应学生灵感还在的时候写一篇作文,这就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审题思维,贮存写作灵感方式,进而构建自己的写作思维体系。
最后是高三的单元整合备课。远期的三年备课,不是等到高三再思考怎么去整合,而是高一就根据自己的学生发展情况,根据老师的培养轨迹,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规律,预备地预设高三的备课思路。我们课题对高三备课思维就是:交叉整合。也就是也有“单元”的概念,同样或紧邻的知识,学生掌握不牢,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些知识就作为“一个单元”,这个“单元”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了的单元。但考虑到高三有高考,为学生不忘记业已形成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以及知识的应用选取,交叉整合是最佳的选择。我们的预设备课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插入逻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逻辑关键词;小说阅读,插入文学鉴赏与文学批判;议论文的阅读,插入演绎推理学。按这样的设想,老师从高一开始就要研究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这是学科间的穿插整合,主体是语文阅读课,而不是相关学科,所以要穿插得巧妙,整合要自然无缝。
三、一学年的备课
单元整合教学,在三年远期备课的指导下,进行一年的中期备课。中期备课贴近于走上讲台的备课,而不仅仅是提纲式的,而是有具体教学措施。
首先备学生。高一时的一年备学生最重要,以前我们高一备学生时,就是拿一份试卷来测试,以分数来确定班级的教法,这是“分数分层”教学法。而现在新高考改革,备学生只能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就是对刚进高一的学生进行访谈,设几个访谈问题,比如对阅读的爱好,阅读的速度,阅读的理解力;观察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对知识点的反应速度,应用速度,以这种方法确定班级教学法是“以志分层”、“以勤分层”。后者的备学生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对知识点反应灵敏,运用快速,有志趣,勤劳的学生,引导正确,比死记硬背得分的学生,更容易构建自己知识体系。
其次备教材。备教材是古老的备课方法,但在单元整合的理念指导下,备教材不仅熟练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把教材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与当前的学生学习现状相结合,因为我们整合是根据学生所需来确定,教材不紧是简单的知识载体,而且是教与学的桥梁。
(三)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亦是常有的备课方式。这里论述的是单元整合教学理念下,该怎么集体备课?我们刚才说过,单元整合,不是但一个单元的知识分得零碎,然后重组,也不是把一篇课文加单另一篇课文上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构建情况来确定。基于此,单元的集体备课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教师圆桌备课;二是有学生参与班级备课。
传统的教师圆桌备课,也注入新的形式和内涵。形式上再也不用骨干教师发言,其他老师就发言者的方案怎么去实施展开讨论,而是每个老师都按照学生知识的形成与教师近段的教法目标是否一致,如果学生生成了就落实,一致以后都这么做。比如针对我校古诗文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五分钟小测”,也就是打印A4纸的四分之一,古文字容量百字以内,每天发这样一张给学生练。回收讲评,耗时都不多,这样“整合”后,看学生是否掌握古文学习方法,每天是否养成看一小段古诗文的习惯。事实证明,效果不错,这就成为我们备课必备的内容,每个组员老师一个学期都要准备十段浅显的古文,以待印发给学生练习用。
有学生参与的班级备课。就是选个中等的班级,给一个老师在这个班级上半节课,然后当场调查,这样的上课,学生能接受吗?如果离开了老师,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否沿用。若果学生认为可行,由本班的语文老师随访,如果不行,希望学生马上提出建议,老师斟酌采纳。
单元整合教学理念下的集体备课,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问题生成从学生来,方案实施在学生,问题解决以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构建为准。经过探究与实践,这套备课模式行之有效,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适合为新高改革而提出的单元整合教学的设想。
总之,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备课的思路以学生的知识自我构建为标准,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实施具体的远期、中期和集体备课模式,具体的备课方案从学生的知识生成为出发点,其效果用课堂和学生的知识构建来检验。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顺应高中语文单元整合的教学设想,顺应新课程改革,以后将成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备课主模式。
参考文献:
[1]网上查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构建主义理论
[2]《中国教育期刊》第16页
[3]【美】 多伊奇 《解决冲突》、《应用社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大学课本《教育心理学》 第83页,德国教育心理学赛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单元整合;教学;备课策略
按照布鲁纳的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我们老师的备课不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多少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①。我们课题就是基于高考改革的视角,依据布鲁纳的构建主义学说,探讨了单元整合的备课的思路、备课的具体做法及备课的有效实施。在备课过程中,都围绕着学生的语文知识自我构建而展开。下面就浅谈课题研究的一些备课策略,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高中语文单元整合的备课思路
(一)单元整合备课的理解。单元整合备课,不是简单的以老师的认知水平去审视一个单元的知识,然后组合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以学生的知识构建所需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确立新的知识模块体系。也就是备课的每一个设想环节,都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方法,掌握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单元整合的备课思路。对单元整合的备课理解是最基础的一步,我们依据对单元整合的理解,落实在我们的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上。单元整合的备课思路,就是以学生所需与学习习惯来思考整个单元的知识,甚至整本书的知识。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有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以为整合就在语文学科知识上寻找知识和方法,这就缩小知识范围,整合的知识达不到学生所需或人为的给学生制造知识壁垒思维。其实我们可以实行学科交叉整合,交叉整合有利于知识的全面与联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深思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单元整合一定要拆解课本原有的单元。其实课本单元的编排,其模块单元本身,是专家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块状,已经是整合了的,只是这样的整合只是一种设想,预留的思维空间,对我们学生的教学,未必有利。从后面深思的问题来说,课本的单元是否拆分整合看实际情况而定,也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得和知识的构建而定。
二、高中语文单元整合备课的具体实施
我们对语文单元整合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又有清晰的思路,下一步就是沿着理论基础去实践。我们课题组坚持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下面是具体的备课做法:
(一)依据学生知识构建程度的备课规划。围绕学生知识构建,进行具体明确的备课规划,这是单元整合备课的一大特点。按课本原有的单元备课的规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只是教学进度和完成知识量传授的规划。针对这一点,单元整合备课设置了远期三年备课、近期一个学期的备课、短期的集体备课。远期三年备课是构建学生的自我知识体系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体系;近期一个学期备课以学生学习构建的度为规划;短期的集体备课为学生当前所需和引导现阶段知识构建学习方法,获得知识。
(二)远期三年的备课规划。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主要是因应高考改革而产生的,高考改革要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通道。为此,我们课题不是以教会学生怎们去考试赢得高分为目标,而是以学生的知识和方法的构建为目标。我们三年的备课规划,也就是单元整合教学的最大整合。我们以课本教材编排单元为出发点,进行单元整合。
首先三年阅读。现代文阅读1000字左右的400篇,古文500字左右的400篇。现代文阅读,高一时主要根据学生初中形成阅读习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快速完成,又能加强基础知识,同时纠正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古文阅读,高一时整合的方法就是以初中、小学学过的相关课文为脚本,从原著中找到相应的段落让学生先阅读。比如初中时有《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节选,《守株待兔》、《智子疑邻》等在小学有过现代文内容。这些我们就安排在高一学习来完成。高二又在高一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深化不是简单的内容深化整合,而是根据学生知识构建程度进行同类归属。比如高一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很熟识阅读中的修辞、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等,说明学生有了这些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到高二时,我们把相同累的文体思维模式放在一起,淡化了学生的业已形成的体系培养,只重在应用,而以培养学生由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比如论述累文本为一类、小说阅读为一类、散文为一类、议论文阅读为一类、说明文阅读为一类。高二的古文阅读,我们的深化整合的方法就是,找回原著,并阅读相关的内容,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查询相关资料,直接阅读原文,而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译,这段知识整合可以扩充大课外,而不是仅仅是课本内容。
其次就是写作,我们要就跟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样,高一高二每个学期至少写7篇作文,这是最低要求。而实际上,作文是特殊的阅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把阅读理解和感悟到的道理有取舍有次序的记录下来就是作文。基于此类的认识,我们在高一高二的作文教学整合,就不设置专有的写作内容,不安排写作时间段,也不限于7篇的数量。而是在阅读中,有什么感悟就写下来,让学生在灵活的写作中构建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比如学生在阅读到古文《智子疑邻》的原著,领悟到韩非写的这个寓言故事是为了说明人会感情用事,所以要用法来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就有写一篇关于以法治国论文。那就顺应学生灵感还在的时候写一篇作文,这就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审题思维,贮存写作灵感方式,进而构建自己的写作思维体系。
最后是高三的单元整合备课。远期的三年备课,不是等到高三再思考怎么去整合,而是高一就根据自己的学生发展情况,根据老师的培养轨迹,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规律,预备地预设高三的备课思路。我们课题对高三备课思维就是:交叉整合。也就是也有“单元”的概念,同样或紧邻的知识,学生掌握不牢,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些知识就作为“一个单元”,这个“单元”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了的单元。但考虑到高三有高考,为学生不忘记业已形成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以及知识的应用选取,交叉整合是最佳的选择。我们的预设备课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插入逻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逻辑关键词;小说阅读,插入文学鉴赏与文学批判;议论文的阅读,插入演绎推理学。按这样的设想,老师从高一开始就要研究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这是学科间的穿插整合,主体是语文阅读课,而不是相关学科,所以要穿插得巧妙,整合要自然无缝。
三、一学年的备课
单元整合教学,在三年远期备课的指导下,进行一年的中期备课。中期备课贴近于走上讲台的备课,而不仅仅是提纲式的,而是有具体教学措施。
首先备学生。高一时的一年备学生最重要,以前我们高一备学生时,就是拿一份试卷来测试,以分数来确定班级的教法,这是“分数分层”教学法。而现在新高考改革,备学生只能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就是对刚进高一的学生进行访谈,设几个访谈问题,比如对阅读的爱好,阅读的速度,阅读的理解力;观察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对知识点的反应速度,应用速度,以这种方法确定班级教学法是“以志分层”、“以勤分层”。后者的备学生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对知识点反应灵敏,运用快速,有志趣,勤劳的学生,引导正确,比死记硬背得分的学生,更容易构建自己知识体系。
其次备教材。备教材是古老的备课方法,但在单元整合的理念指导下,备教材不仅熟练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把教材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与当前的学生学习现状相结合,因为我们整合是根据学生所需来确定,教材不紧是简单的知识载体,而且是教与学的桥梁。
(三)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亦是常有的备课方式。这里论述的是单元整合教学理念下,该怎么集体备课?我们刚才说过,单元整合,不是但一个单元的知识分得零碎,然后重组,也不是把一篇课文加单另一篇课文上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构建情况来确定。基于此,单元的集体备课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教师圆桌备课;二是有学生参与班级备课。
传统的教师圆桌备课,也注入新的形式和内涵。形式上再也不用骨干教师发言,其他老师就发言者的方案怎么去实施展开讨论,而是每个老师都按照学生知识的形成与教师近段的教法目标是否一致,如果学生生成了就落实,一致以后都这么做。比如针对我校古诗文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五分钟小测”,也就是打印A4纸的四分之一,古文字容量百字以内,每天发这样一张给学生练。回收讲评,耗时都不多,这样“整合”后,看学生是否掌握古文学习方法,每天是否养成看一小段古诗文的习惯。事实证明,效果不错,这就成为我们备课必备的内容,每个组员老师一个学期都要准备十段浅显的古文,以待印发给学生练习用。
有学生参与的班级备课。就是选个中等的班级,给一个老师在这个班级上半节课,然后当场调查,这样的上课,学生能接受吗?如果离开了老师,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否沿用。若果学生认为可行,由本班的语文老师随访,如果不行,希望学生马上提出建议,老师斟酌采纳。
单元整合教学理念下的集体备课,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问题生成从学生来,方案实施在学生,问题解决以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构建为准。经过探究与实践,这套备课模式行之有效,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适合为新高改革而提出的单元整合教学的设想。
总之,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备课的思路以学生的知识自我构建为标准,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实施具体的远期、中期和集体备课模式,具体的备课方案从学生的知识生成为出发点,其效果用课堂和学生的知识构建来检验。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顺应高中语文单元整合的教学设想,顺应新课程改革,以后将成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备课主模式。
参考文献:
[1]网上查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构建主义理论
[2]《中国教育期刊》第16页
[3]【美】 多伊奇 《解决冲突》、《应用社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大学课本《教育心理学》 第83页,德国教育心理学赛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22/8/15 10:06:33
- 【点击频次】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