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数学焦虑的预防与心理韧性的培养

 

【作者】 郭贝贝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前进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焦虑是个体所处的一种焦虑状态,它表现的是个体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参加数学考试等情境下会产生紧张、恐惧、心慌等消极情绪,数学焦虑近年来一直是一个心理学热点话题。在小学生群中普遍存在数学焦虑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过度的数学焦虑。在数学焦虑的影响下,个体面对数学刺激会产生生理改变、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策略选择甚至影响个体目标的选择。为此,本文探讨小学生数学焦虑的预防与心理韧性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科;心理健康;数学焦虑;渗透;韧性;培养
  随着应试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交融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很多可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这些契机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数学焦虑这个问题,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的有尤为明显。由于部分学生因学习思维发展较慢,从而无法与其他学生更好的相互配合交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智力、思维,并为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及时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环境,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生数学焦虑的预防措施
  (一)学校要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根据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心理学中提出的理念,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
  此外,学校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无法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标准。评价内容要全面,确保评价有实际存在价值,真实有效。如: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户外活动中、游戏中以及离校时的心理变化,都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向。
  (二)教师要重视数学焦虑预防的教育活动
  1.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确保教育活动有所成效且达成教育目标的奠基。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中不仅要有专业的教育知识,多种形式的教育途径,更应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局限于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逐渐拓展到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保护孩子的心灵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其产生影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对表现优异的孩子大方地表达自己赞扬,学生在教师表扬中逐渐形成自信的心理状态。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小小拥抱,一个温暖微笑都能在无形中引导学生的心理状态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教师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小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在无形间为学生创造心理环境,教师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会间接地感染孩子,孩子在老师积极的情绪带动下也会变得活泼开朗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状态,以此同时教师也在无形间对学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心理引导。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能积极热情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孩子们的活动过程也是十分开心的。相反,当教师的心情低落时,学生在校的一日活动过程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变得压抑。由此可见,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师,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奠定了基础。
  3.提高教师专业教学素养与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养,需要先建立起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分别从教育信念、道德情操、专业知识以及教育技能等方面提升。教师应该建立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能够根据学生在心理成长方面的不同特点去分别满足他们的基本心理诉求。
  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可通过研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者通过网络学习等途径提升自身理论素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知识保障。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越扎实其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思路越清晰,增强教师的理论基础,正因如此教学活动也会取得显著效果。
  4.五大领域日常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五大领域日常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相结合。列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教学,通过播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如: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美术的形式,让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体验以作品的方式表达出来,逐步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同时,也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教育,语言发展,科学探究等领域的课程相融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三)家长配合教师开展数学焦虑预防教育活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主的积极情感,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水平,促进学生人格趋向稳定健全。
  每个家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家长群体的教育观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参差不齐存在偏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更新,有很多家长愿意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但是也不乏有些家长坚持采用自己的教育方式,还有些家长认为父母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穿好,吃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就可以了,把孩子的教育交给学校。实际上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应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主动的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育。
  在家校共育中,影响家校共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沟通渠道的不畅。即使家长和老师双方共育的态度和愿望都比较迫切,但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只好作罢。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下,即使家长不能进入校园,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这种高效的线上沟通形式开展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协作。例如组织线上家长会、家长育儿沙龙等,定期分享教育经验。并且教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需要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为家长提供一定的平台与教师共同商讨,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和组织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家长真正参与到教师的工作中,既拓宽了家校合作中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又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二、小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途径
  (一)消除学习中负面心理的影响
  1.加深学生对数学发展的了解,增强自豪感。如适时穿插关于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德育内容,将东汉的张衡、三国的刘徽、南北朝的祖冲之与圆周率相联系;将祖亘求几何体积的独特创见与看似枯燥的数学相联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与好奇心便充分调动起来,也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用关于世博入园情况成题引入,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现实意义。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
  一些小学生往往会因为性格偏于内向,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旦提出问题便会出现表达失误的现象。因此,首先需要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鼓励下勇于突破自我,将内向的性格逐渐转化为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未来数学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一般来说,学生出现性格内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表现方面,他们可能面对教师提问时明明知道问题答案,却不愿表达出来,或是无法与教师很好的相互配合。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与学生展开沟通,有效加强小学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反之,一些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十分活跃,他们喜欢展示自己,突出自己,甚至出现扰乱课堂的现象,导致数学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从而需要数学教师采取合理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理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生因思维发展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状态和思考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小学生因思考问题的速度较慢,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部分思考问题速度较快的学生则很容易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思路中,与教师相互配合探讨问题。对此,首先要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设计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能够锻炼自身思维,避免学生因课堂教学枯燥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提升小学生问题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小学生数学计算机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购物”,让学生分为两队共同计算购物车里的商品价值,运用计算机精准计算数额,另一队的学生需要运用笔算来计算购物数值,由教师总结分析最后的计算结果,比较哪一组学生的效率相对较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维较慢的学生作为商场的收银员,将思维敏捷的学生作为购物者,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计算机和笔算之间的优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在活动过程中合理掌握游戏节奏,确保思维缓慢的同学能够跟上游戏进度,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三)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开展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实施后,多数小学学校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问题发现能力、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探讨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层面,达到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底蕴的作用。同时,合作探究式教学还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合作交流,逐渐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勇于发表自身观点,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和鼓励,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自信,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加强学生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购物”时,可要求学生对商品进行布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并由教师从旁指导,防止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带给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此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钻研课本内容,无法与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沟通。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并在作业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挖掘自身闪光点,以亲切的表达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焦虑的预防与心理韧性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完整有效的教育体制,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在实践中各个途径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运用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首先需要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自身表达,同伴交流,相互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同时数学教师还需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关注,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鼓舞学生不断探索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相互鼓励,积极借鉴他人观点,从而有效地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春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161.
  [2]赵克勤. 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 才智,2019(32):175.
  [1]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 周冰. 当代家庭教育. 2020(36)
  [2]解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马建英. 家长. 2020(35)
  [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 桂敏霞. 读写算. 2020(32)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李宏祖. 学周刊. 2020(23)
  • 【发布时间】2025/6/19 14:50:40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