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手段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文从技术赋能教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多媒体资源、在线平台、人工智能工具及移动学习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策略,分析其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及学习素养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英语;混合式教学;核心素养;教育信息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英语教学需“推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学习环境”。传统初中英语课堂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随着“双减”工作推进,优教提质成为当下教育呼声。为了实现这一效果,现代教育手段融合成为一重要突破口。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创设沉浸式语言环境、实现教学数据动态反馈、拓展跨时空学习场景,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可能。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系统阐述技术工具的应用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多元应用
(一)多媒体资源:构建情境化语言输入
1.动态课件激活课堂互动
利用PPT交互式功能设计“词汇闯关游戏”:将七年级下册Unit 6《I'm watching TV》的现在进行时语法点转化为动画场景,学生通过拖拽动词短语至对应图片完成句子,系统即时反馈正确率。此类设计将抽象语法规则转化为具象操作,实验班学生课后测试平均分较传统课堂提升15%。
2.视听素材培育文化意识
在八年级上册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学中,教师剪辑BBC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秘密》片段,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青少年运动习惯。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Vlog记录个人运动计划,通过班级QQ群分享,实现语言输出与文化反思的双重目标。
(二)在线学习平台:支撑混合式教学
1.分层教学精准实施
借助“智慧学伴”平台,教师将九年级Unit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阅读文本按认知难度标注为A/B/C三级任务。学生自主选择层级完成练习,平台自动生成能力图谱。某校实践数据显示,学困生任务完成率从42%提升至78%,优生则通过C级拓展任务实现批判性思维训练。
3.项目式学习(PBL)跨时空协作
在“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中,学生分组使用“腾讯会议”与海外姊妹学校连线,围绕七年级下册Unit 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主题开展跨文化访谈。项目成果通过“Canva可画”制作双语海报,在校园公众号展示,有效提升语言运用真实感。
(三)人工智能工具:赋能个性化学习
1.智能语音评测系统
应用“科大讯飞E听说”开展口语训练:系统对七年级Unit 3《Getting together》对话进行实时评分,重点纠正连读、重音等语音问题。某实验班学期末口语测试优秀率较对照班高出23个百分点,证明AI反馈对发音矫正的显著作用。
2.自适应学习系统
“洋葱学院”英语模块根据学生错题动态推送八年级下册Unit 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的时态专项练习。某校试点数据显示,系统使用者的时态混淆率从31%降至9%,学习效率提升2.6倍。
(四)移动学习应用:延伸教学时空
1.碎片化学习资源包
教师将九年级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文化禁忌知识点制作成“3分钟微课”,通过“钉钉”推送给学生。某校实践表明,移动端预习使课堂讨论参与度提升40%,重点知识留存率提高至65%。
2.社群化学习共同体
建立班级“英语角”微信群,定期发布“每日一句”挑战:学生模仿TED-Ed动画配音并上传,其他成员从语调、情感维度点评。该活动使九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自信心评分(采用5分量表)从2.8增至4.1。
二、实践成效与挑战应对
(一)成效分析
1.核心素养协同发展:技术手段促进语言能力(如AI口语评测)、文化意识(如跨文化项目)、思维品质(如数据分析任务)、学习能力(如自适应学习)的同步提升。
2.教学评一体化实现:在线平台的过程性数据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依据,某校实验班终结性评价中高阶思维能力题得分率较传统班高18%。
(二)挑战与对策
1.技术鸿沟问题:通过“结对帮扶”制度,由技术骨干教师指导老年教师,确保全员具备基础操作能力。
2注意力分散风险:采用“30分钟技术+10分钟传统”的课时分配模式,平衡多媒体刺激与深度思考需求。
3.数据隐私保护:选用通过教育部认证的平台,签订数据使用协议,定期删除非必要学生信息。
三、优化建议与未来展望
1.构建“技术-课程-素养”融合模型: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框架,设计“技术增强型学习活动链”,如将九年级Unit 8《It must belong to Carla.》的推理任务与VR虚拟案发现场结合。
2.深化AI教育应用场景:探索智能作文批改系统的语义分析功能,辅助写作教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系统。
3.完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将TPA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框架纳入职后培训,重点提升教师数据解读能力与技术整合创新能力。
四、结语
现代教育手段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品”,而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初中英语教师应立足学科本质,以技术赋能实现“减负增效”,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智慧课堂中,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学习者。未来,需持续关注技术伦理、人机协同边界等前沿议题,推动教育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婷,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英语尝试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J].学子,2020年。
[2]李院院,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年。
[3]尚子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英语;混合式教学;核心素养;教育信息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英语教学需“推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学习环境”。传统初中英语课堂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随着“双减”工作推进,优教提质成为当下教育呼声。为了实现这一效果,现代教育手段融合成为一重要突破口。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创设沉浸式语言环境、实现教学数据动态反馈、拓展跨时空学习场景,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可能。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系统阐述技术工具的应用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多元应用
(一)多媒体资源:构建情境化语言输入
1.动态课件激活课堂互动
利用PPT交互式功能设计“词汇闯关游戏”:将七年级下册Unit 6《I'm watching TV》的现在进行时语法点转化为动画场景,学生通过拖拽动词短语至对应图片完成句子,系统即时反馈正确率。此类设计将抽象语法规则转化为具象操作,实验班学生课后测试平均分较传统课堂提升15%。
2.视听素材培育文化意识
在八年级上册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学中,教师剪辑BBC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秘密》片段,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青少年运动习惯。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Vlog记录个人运动计划,通过班级QQ群分享,实现语言输出与文化反思的双重目标。
(二)在线学习平台:支撑混合式教学
1.分层教学精准实施
借助“智慧学伴”平台,教师将九年级Unit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阅读文本按认知难度标注为A/B/C三级任务。学生自主选择层级完成练习,平台自动生成能力图谱。某校实践数据显示,学困生任务完成率从42%提升至78%,优生则通过C级拓展任务实现批判性思维训练。
3.项目式学习(PBL)跨时空协作
在“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中,学生分组使用“腾讯会议”与海外姊妹学校连线,围绕七年级下册Unit 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主题开展跨文化访谈。项目成果通过“Canva可画”制作双语海报,在校园公众号展示,有效提升语言运用真实感。
(三)人工智能工具:赋能个性化学习
1.智能语音评测系统
应用“科大讯飞E听说”开展口语训练:系统对七年级Unit 3《Getting together》对话进行实时评分,重点纠正连读、重音等语音问题。某实验班学期末口语测试优秀率较对照班高出23个百分点,证明AI反馈对发音矫正的显著作用。
2.自适应学习系统
“洋葱学院”英语模块根据学生错题动态推送八年级下册Unit 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的时态专项练习。某校试点数据显示,系统使用者的时态混淆率从31%降至9%,学习效率提升2.6倍。
(四)移动学习应用:延伸教学时空
1.碎片化学习资源包
教师将九年级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文化禁忌知识点制作成“3分钟微课”,通过“钉钉”推送给学生。某校实践表明,移动端预习使课堂讨论参与度提升40%,重点知识留存率提高至65%。
2.社群化学习共同体
建立班级“英语角”微信群,定期发布“每日一句”挑战:学生模仿TED-Ed动画配音并上传,其他成员从语调、情感维度点评。该活动使九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自信心评分(采用5分量表)从2.8增至4.1。
二、实践成效与挑战应对
(一)成效分析
1.核心素养协同发展:技术手段促进语言能力(如AI口语评测)、文化意识(如跨文化项目)、思维品质(如数据分析任务)、学习能力(如自适应学习)的同步提升。
2.教学评一体化实现:在线平台的过程性数据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依据,某校实验班终结性评价中高阶思维能力题得分率较传统班高18%。
(二)挑战与对策
1.技术鸿沟问题:通过“结对帮扶”制度,由技术骨干教师指导老年教师,确保全员具备基础操作能力。
2注意力分散风险:采用“30分钟技术+10分钟传统”的课时分配模式,平衡多媒体刺激与深度思考需求。
3.数据隐私保护:选用通过教育部认证的平台,签订数据使用协议,定期删除非必要学生信息。
三、优化建议与未来展望
1.构建“技术-课程-素养”融合模型: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框架,设计“技术增强型学习活动链”,如将九年级Unit 8《It must belong to Carla.》的推理任务与VR虚拟案发现场结合。
2.深化AI教育应用场景:探索智能作文批改系统的语义分析功能,辅助写作教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系统。
3.完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将TPA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框架纳入职后培训,重点提升教师数据解读能力与技术整合创新能力。
四、结语
现代教育手段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品”,而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初中英语教师应立足学科本质,以技术赋能实现“减负增效”,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智慧课堂中,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学习者。未来,需持续关注技术伦理、人机协同边界等前沿议题,推动教育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婷,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英语尝试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J].学子,2020年。
[2]李院院,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年。
[3]尚子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25/6/19 14:42:03
- 【点击频次】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