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分析

 

【作者】 陈元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数学的学习对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而计算能力又是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在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这影响到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本文就通过教学活动的实际案例来分享一些具体的方法,以期和业界同仁相互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课堂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理念也在与时俱进,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是这种发展的具体体现,而体现在小学数学的学科教育中,就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其核心诉求离不开老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数学思维中的核心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功,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数学的基础知识来完成一个智力的活动,作为一种工具性的技能,在我们将来的生活中是经常需要运用的能力,也是我们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学科,人们许多行为的选择,都是经过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一、注重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每天会利用课前二分钟时间让学生练习口算,通过口算簿、听算、视算等形式出示口算题,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对每组学生的口算时间进行记录,一星期后以口算结果的正确率和口算时间为参考条件,比较各组的口算成绩,哪组学生答对的题数最多,并且答题用所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获胜。此时,我会针对比赛的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三、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中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如:装油问题(一个油桶装5 千克油,有22 千克油,需要几个油桶?)。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让学生们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估算方法,增强学生们的估算意识。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几年的教育生活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有部分学生,在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计算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
  3、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4.认真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我县课改年段的质量监控情况看,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六、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训练方式进行练习。
  我们的新课标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来提升其大脑反应能力。首先需要学生熟背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九九乘法表以及相应的除法,并要能够熟练运用,同时还要重视其口算速度和准确度的把握。其次,需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小学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2-5分钟左右的口算练习,同时也要注意练习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兴趣,还能有效增强其练习效果。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并且每人只有一次机会,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回答问题。再如,教师可以通过传板擦的游戏形式来进行口算练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才会发展。

  • 【发布时间】2023/10/16 20:17:52
  • 【点击频次】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