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作者】 李 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孔滩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持续不断地深化基础教育,让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日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而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时效性;教学方式
  初中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深化,还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以便为学生日后全面均衡的发展奠定基础。就目前的初中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固然重要,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样的重要,因而初中教学中安排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当前教学对每一名学生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人格修养、行为品德、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各科学习的要求都有所增加,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也毫无例外跟着提高了起来,再加上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感情活动丰富,情绪极易发生波动,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格外注意。因此,教师要合理的把握住教学的最佳时机,积极安排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以便引导学生顺利的得以健康成长。但是,教师也不应该忘记,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导致了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尚且存在诸多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健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这样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持续不断的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并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创新教学方式,进入全新的学习模式之中。当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最应当注意的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只有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保证的教学,才能被称为是有效的教学。
  一、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材
  随着新时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迎来改革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教师自身来讲也是有极大裨益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摒弃原有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对现有教材进行灵活使用,适时设置课堂提问模块,激活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以增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和粘连性,从而有效改善传统课堂中枯燥的气氛。例如,在学习“消费者的权益”这节课时,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主要讲述消费和消费者的概念,以及消费者享有合法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把书本中的例子进行灵活运用,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退换货的问题?”通过提问,彻底激活了初中生潜在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想象一下正确的处理方法,接着,教师用课本中的实例进行融合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的根本性质,培育学生正确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单调是教化教学的头号敌人,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是否将学问灌输给了学生,而不去注意学生是否驾驭了这些灌输过来的学问,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形象的称其为“填鸭式”教学。在这样一种教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学问进行单纯的接收,并不去进行深化的了解或理解,从而教学的质量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使得整个道德与法治的教化教学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老师要能够实行相应的手段,将情境创设、问题导入、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协助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变得丰富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深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而使得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1.学生的学习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平台上有大量可以直接在课堂中使用的高效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思维图示、概念图等等,其中,八大思维图示是人脑的动态思维的过程,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为符合人的普遍认知和大脑信息输出的方式,所以运用非常广泛,容易接受。所以,学生要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就先把工具教给学生使用。初一道德与法治的主旨词:“我”,我与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课程第一节课就是教他们使用八大思维图示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
  圆圈图对应联想,气泡图对应分析,双气泡图对应分析、比较与概括,树状图与括号图对应分类,流程图与复流程图对应因果分析,桥形图对应类比。而概念图集前述各种思维工具之所长,更强调对事物本质与联系的把握,是对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的形象表达。因此,思维工具的运用过程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2.教师的教学
  可视化的思考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包括抽象、概括、区分、推理(演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逻辑思考的方法,还包括发散、聚合、递进、抽具象转化等思考方式,思维路径主要指思考过程中的思维发展线索。教材中的几个设计环分明,脉络清晰,通过探究与分享的环节,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每个实例都与现实生活结合。
  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思品教学活动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际效果。思品教学活动本身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为重要和更为根本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品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而不能把它当作简单的“智育”过程来完成。也正是如此,在教学中就更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其心理需求,符合其思想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使其乐于接受。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思品教学活动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际效果。思品教学活动本身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为重要和更为根本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品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而不能把它当作简单的“智育”过程来完成。也正是如此,在教学中就更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其心理需求,符合其思想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使其乐于接受。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六、教学要联系实际,注重对于学生的实际困惑的引导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教材为基础,积极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将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体验联系起来。这样一来,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联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来多方位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接受。此外,由于现代社会获取信息渠道很多,也十分便捷。学生难免会接收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情绪的影响,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和压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课后的生活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回应和引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思相,如此,通过正面的学科知识和内容的教授,负面情绪和感受的引导,能够立体的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老师要在教学中竭尽所能的增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学的观念进行刚好的更新,尝试在教学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求,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 【发布时间】2023/8/5 12:08:39
  • 【点击频次】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