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从现状思考中探寻科学教学新出路

 

【作者】 陈 倩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达到科学教育的应有目的,我们必须从传统中找到突围出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本文从现状出发探寻科学教学新出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现状;思考;改革;创新方法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要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受到我们教师“应试”取向和传统教学思想的思想,科学教学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根本没有发挥科学教育应有作用。因此,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现状,并从中找到突围出路,达成科学教学应有的目标,让学生真正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科学方法的习得,发展科学探究兴趣,获得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小学科学教育现有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低。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开设有科学课程,但课程名称尚不统一,多数称“科学课”、“自然课”或“现代科技课”等;这意味着科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成共识。其次课时计划不统一,每周2节课或3节课。许多学校加大了科学教育的力度,但个别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科学课不是主课,在考试阶段甚至在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总体看来,科学课属于第二平台课程,没有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足够重视。 
  (二)教学课时少。科学课往往是学校领导眼里的“副课”,导致成为领导不重视、老师不专注、家长不过问的学科。因科学实验的材料、课前准备繁琐等因素,有的应做的演示实验不做,用讲解代替;有的应开的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有的干脆让学生自己看书学,自己批作业或做其它的事;更有甚者,挪作它用,成了语数外课堂的延伸,或成了画画、看书、游戏的“放羊”课堂……科学课程成了课程设置形式上多样化的摆设。 
  (三)师资教学资源匮乏。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不到全体教师的5%,而在这些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理科学历者也不到30%。在这一些农村学校,有些根本就没有科学教师,只能由其他教师代课,此外,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科学教室和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材料。科学学习与语言学习、数学学习等学科的学习不同,它需要丰富的教学材料作为基础,没有足够的教学材料,科学探究就无从开展。因此,从总体来说,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极其匮乏。 
  (五)教学把握不当。教师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直观、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作出指导。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取的主要还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只学方法,能使学生机械地背科学、学科学。有时甚至采取“填鸭式”的教企图把更多的新的科学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加强科学教育,并不是堆积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小学科学创新教学的实践改革策略
  认清了现状,找到了弊端,我们就应克弊扬长,从传统不足中突围,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不良做法,从课堂着力,实施有效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这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实现扭传统为新课改的必经之路。实践中,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首先应该提高老师的科学素养。教育观念的更新,即破除教师为中心、知识为本位的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即摒弃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确立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转为更注重学,由注重结果转为更注重过程,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进教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努力吸收新知识、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提高教育意识。各学校应该全面提高科学课的教育意识。没有强烈的科技教育意识,就不可能有学生科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学校的科技教育,不仅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且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我们要加强学习,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科技教育意识的转变。学校领导要带好头,促进科学教育意识的形成。学校把办科技特色学校纳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中,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实、抓好,并由校长亲自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科技教研组具体组织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加强器材配备。从主管部门层面,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建设科学教育资源。比如,公共的科学室、科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而且尽可能让其大众化、社区化、免费化。在学校层面,要努力配齐、配足开展科学活动的器材、器具和环境,使该做的实验能做成,想做的活动有条件。特别是科学教材的编制者们,更应同时考虑好配套的科学教育设备和器材,保证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另外,学校还要尽力做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让实验室成为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园地,成为孩子们创造学习的乐园,成为孩子探索新知,经历探究的沃土良田。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的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传统困境中突围,创新教学策略,尽快让小学科学教育走出“沼泽”,从而肩负起新课改重任,让学生受到更好的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静良,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策略[J].新课程,2013年。
  [2]郑清梅,小学科学教学应授予学法[J].考试周刊,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11/20 2:45:40
  • 【点击频次】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