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计算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杜 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阶段几乎每一道题型都会应用到计算,而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计算教学的特点十分严格,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能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应用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使计算过程更合理、灵活。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计算内容中的法则和公式,而且也要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传统的教学和练习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计算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数学计算几乎贯穿于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时间,而小学阶段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计算教学也更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让学生自愿的加入到计算的学习和练习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计算。通过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突破。
  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算理,形成计算技能
  在运算教学时中,我们可采用“情境引入一列出算式一研究算法一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流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第74页例题中小括号的认识的教学。教材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剪掉2个后再剪掉3个,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学生可以用连减的思路解答,也可以用先加后减的思路,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从而知道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通过单一化的训练和辅导。如此很依赖干教学进度的把握和实际实施程度。缺乏对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理解和考虑,进而导致教学过程效率低下。有鉴干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应注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进行计算,而是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并在计算和表达方面获得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空间。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估算的意识和计算水平。教师可以使用小组竞赛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相互比赛,老师作为裁判,为两组提出相关问题,问题设置从易到难,分为强制回答性问题和抢答题,每组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的估计和计算,最后得分更多的组获胜。这种教学设计打破了学生“个人主义”的单调计算,动员学生参与课堂比赛。让学生在竞争压力下快速绞尽脑汁,提高思维敏感度,慢慢探索估算和计算规则。
  三、体验算法优化,提升运算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保守,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已有的教学设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当下热点和教学内容相互联系,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课堂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计算过程中,学生们会做大量的题。这主要是锻炼学生们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但是大量的计算对干学生们来讲也是一个负担,有时候往往起到与目的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新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优化计算题目。在学习初期找出有特点的题型,让学生们进行解答;在新内容讲完之后,再找出之前的题型,让学生们进行计算。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们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不断复习前一部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超市购物为例。一袋糖果的价钱是9.82元教师需要买三袋,要花多少钱?这样相比于纯粹的计算题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合理以及题目的合理优化对学生们思维兴趣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四、在计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计算题时会经常发现学生有抄错题、看错数等现象,而学生多是以自己马虎来回复。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力、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探索其马虎、粗心的原因,继而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1.审题,在计算之前要认真看清数字与符号,需要抄写题目的,抄写完要再核对一下。
  2.运算,运算时要想好运算顺序或如何进行简便运算。
  3.书写,字迹潦草会影响全题的准确性,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初学起就规范学生写字。
  4.打好草稿,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保持草稿本的洁净,字迹端正,并标注日期或题号,便于出错查找。
  5.自我检查,教师要在学生学会验算方法后,给予学生时间进行验算,坚持不懈才会有好的效果。
  6.学会订正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错题的能力,教师也要及时面批,并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一对一、引导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五、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之后的练习必不可少,于是设计了学生独立完成的当堂练习;老师巡视课堂,要求学生限时完成练习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练习的有效性。老师和优生要抽空辅导学困生。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教师注重研究练习的设计,既要把落脚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又要加强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对比辨析,还要设计拓展练习,使发展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拓展提升。数学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当前小学数学的重点关注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及学习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还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六、与生活联系,阐明计算的核心价值
  计算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新版教科书中,教科书编辑试图将数学教学中融入某一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有一种接近数学的感觉,并认为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因此,我们的计算教学也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部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教学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比如从同桌手中购买现有的东西:首先要求每个人向同卓购买两件东西,然后让每个学生计算总共多少钱。哪种东西更贵,贵多少钱,最后扩展到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事情。这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学生平常生活中就会这样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咸受到计算的核心价值,然后在价值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计算策略,也可以说,计算教学的任务不是如何使学生能正确计算,而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学生只有学会积极地使用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计算教学才管有了意义,才会有效果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和数学意识
  本课练习的设计,我把落脚点放在运算能力提升上,加强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对比辨析,还设计了拓展练习。学生当堂完成后,及时进行讲评点拨,确保练习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数学育人”就是要用数学的方式在数学内部挖掘育人资源,并使他们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使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中我们在关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所经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更多地关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策略、方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成功体验感和自信心。
  • 【发布时间】2022/11/20 2:43:43
  • 【点击频次】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