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为了被遗忘的角落
——浅议对中等生的教育
一个班的学生大体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大类。优等生理所当然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后进生因其经常违纪、甚至会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成为教育的重点对象,而默默无闻、安分守己的中等生则常常成了教师关注的空白地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据调查统计,一个班级的学生大体呈纺锤形分布:即中等生占大多数,而优等生和后进生相对占少数。中等生通常是守纪、本分、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基础较好,同时又有上进心不强、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拼搏精神的缺点。在中等生身上希望与危机并存,可塑性很大,既有向优生转化的希望,又有降为后进生的危险,如果促使他们向优生转化,就能扩大优生队伍,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也会带动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实现学生集体优化,提高整体水平,促进全面提升。而且,由于中等生由于有基础较好等等优点,只要耐心予以教育是容易将他们转化为优生的。因此要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转化。
怎样促成中等生向优生的转化呢?
首先,对中等生要多关心、爱护、表扬。
其实,中等生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据说,有的中等生由于不能忍受老师的淡漠,为了获得老师的关注(注意仅是“关注”,还不是“关心”),而故意违纪!可见,关心爱护中等生是多么的迫切、必要!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多找他们谈心,多倾听他们的看法,注意谈话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得体真诚,消除他们对老师的畏惧感,走进他们的心田,与他们建立起信任感,形成友好平等的伙伴式关系,使他们敢于并乐于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让他们充分感受老师的温暖如沐春风!课堂上也要多抽中等生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帮助,不要批评打击,使他们逐步提高。要多肯定其优点,看到其潜力,多给他们鼓励,指出成功的希望,点燃他们自信、上进的火焰,鼓足他们前进的动力。在他们取得一点成绩、获得一些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大量的事实表明:表扬鼓励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更加自信,努力的劲头会更足!当然,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也要引起重视,要耐心地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些缺点的危害性,促使他们下定决心改正缺点错误,跨进优生行列,通向成功。
其次,还要帮助中等生克服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中等生也渴望取得优异成绩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但有畏难情绪、顾虑重重、怕苦怕累、犹豫徘徊的缺点,这时就非常需要老师的热心帮助,老师要及时地“拉”他们一把,使他们不被困难吓倒,迎难而上,渡过难关,勇往直前。教育他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要能正视困难和失败,让他们明白困难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通行证,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关键是有没有勇气和恒心。而且让他们明白:与困难作斗争乐在其中,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真的更是其乐无穷,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并不是想像的那么苦那么累。不向困难低头,才是真的英雄!鼓励他们勇于向困难挑战,不胜不罢休!遇到困难,不要惧怕,更不要退缩放弃!只要迎难而上、多想办法,就一定能战而胜之!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贪玩,要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控的能力,要舍得花时间去拼搏,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定要坚持到底,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会喜获成功的!
在学习方法上也应多给予指导帮助,还要鼓励他们勤动脑勤动手,要多问,孔子云:不耻下问。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点拨启发,决不能说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怎么解决不了”之类的话,要知道他们最害怕别人说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对他们的打击很大,会把他们仅有的一点自信心、上进心击垮,他们就再也不敢问老师了,甚至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差,从此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我教的一个学生张某,成绩中等,平时不爱说话提问,我就找到他,希望他遇到困难时要多问,指出:一个困难如果只靠自己可能会浪费不少宝贵的时间,甚至还解决不了,如果问同学老师就会事半功倍,会节省不少的时间。我就问他有何问题,他就提了一个问题,我当时就表扬他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创意,称赞他善于思考,然后就和他一起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他的脸上也露出喜悦的微笑。后来就经常思考经常提问,进步很大!
第三,创设条件展示中等生的特长、才华,为他们“搭台”,让他们“唱戏”。
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书画比赛,演讲活动等展露中等生的才华,增强其自信心。强化上进心,开发潜力,还可鼓励中等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担任班干部,并充分信任他们,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能促使其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加速进步。例如:我教的叶某同学,他的字写得不错,在班上举办的书法比赛中他获得了奖,我就在班上让他谈谈字写得好的经验,后又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让他担任小组长,结果他果然不负众望,经过不断努力,终于进入了优生行列。
总之,中等生人数众多,他们是班级中可挖掘潜力最大的群体。因此,老师们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促使中等生进步提升。但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关爱,都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长大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发布时间】2022/11/20 2:41:07
- 【点击频次】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