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激励性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标改革要求“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的特长,又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而激励性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走向。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必要性,浅析了如何合理科学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
一、激励性评价的基本含义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具有生成性、活动性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上,以学生为评价对象,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采取一系列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学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从功能的角度来分类,课堂教学评价通常具有激励、带动、调整、导向、反思等功能,这种教学行为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课堂,进而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
二、运用激励性评价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由于小学生身份具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是否能够发动学生去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是否能采取恰当合理的激励性言行引导孩子起到很大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综上,运用激励性评价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有必要性的,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潜在要求。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任何的教学当中,教师永远是起主导地位,学生则是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发挥自身主体地位,联素生活实际来学习新知识。如拼音教学中在学习“q”时,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这个“q”很像我们学过的数字9。”听他说完,我马上表扬:“你不仅会联系语文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还会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学习语文知识,你真了不起,发你一朵小红花。我发现他会和同学炫耀一整天。在这之后,有的学生编儿歌:小i拐弯,左上圆圈qqq,像个叉子xxx。有的把x看作生活中的禁止标志,有的把q想象成一个斧头,总之,学生利用各种办法来记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记住了“j、q、x”的音形,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探究发现的意识等基本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很多地方体现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发挥主体作用,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多么明显啊!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理想状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孩子们学习的促进者、服务者、启发者、帮助者和激励者,从而让学生自己当主角,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此外,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打分、点评。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让小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可以促使孩子们对自身在课堂听讲、练习表现进行回忆式的反思,回顾这节课得失,有助于肯定自己,改进自我,这样以来就在源头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力。
(2)适度适时地评价
近年来,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同,在实际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味地滥用激励性评价,也是不可取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应该是一种嵌入式的、螺旋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内教育心理学教授皮连生指出:如果学生在学习很长时间之后,仍不能知道其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水平,不能指望学生会继续保持巨大的学习热情。”对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表扬和批评都应当注意“度”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表扬要恰如其分,做到既不过分夸张又不贬低埋没。以此避免不适当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作用,反而使得学生降低学习热情的尴尬。
(3)评价时宽容对待学生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激励性评价去唤起他们的学习生命活力。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等有失冷静的不正确做法,对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践已证明,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个性的挫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终身发展。
结语
总之,激励性评价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教师真正科学合理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适时、适度,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相信激励性评价这一教学手段一定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茜茜.浅谈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j]
[2]包久霞.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几种方式[j]
[3]鲁家宝.刍议“激励性评价”[j]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5]徐彩芳.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漫读[J]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
一、激励性评价的基本含义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具有生成性、活动性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上,以学生为评价对象,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采取一系列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学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从功能的角度来分类,课堂教学评价通常具有激励、带动、调整、导向、反思等功能,这种教学行为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课堂,进而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
二、运用激励性评价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由于小学生身份具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是否能够发动学生去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是否能采取恰当合理的激励性言行引导孩子起到很大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综上,运用激励性评价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有必要性的,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潜在要求。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任何的教学当中,教师永远是起主导地位,学生则是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发挥自身主体地位,联素生活实际来学习新知识。如拼音教学中在学习“q”时,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这个“q”很像我们学过的数字9。”听他说完,我马上表扬:“你不仅会联系语文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还会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学习语文知识,你真了不起,发你一朵小红花。我发现他会和同学炫耀一整天。在这之后,有的学生编儿歌:小i拐弯,左上圆圈qqq,像个叉子xxx。有的把x看作生活中的禁止标志,有的把q想象成一个斧头,总之,学生利用各种办法来记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记住了“j、q、x”的音形,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探究发现的意识等基本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很多地方体现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发挥主体作用,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多么明显啊!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理想状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孩子们学习的促进者、服务者、启发者、帮助者和激励者,从而让学生自己当主角,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此外,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打分、点评。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让小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可以促使孩子们对自身在课堂听讲、练习表现进行回忆式的反思,回顾这节课得失,有助于肯定自己,改进自我,这样以来就在源头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力。
(2)适度适时地评价
近年来,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同,在实际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味地滥用激励性评价,也是不可取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应该是一种嵌入式的、螺旋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内教育心理学教授皮连生指出:如果学生在学习很长时间之后,仍不能知道其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水平,不能指望学生会继续保持巨大的学习热情。”对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表扬和批评都应当注意“度”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表扬要恰如其分,做到既不过分夸张又不贬低埋没。以此避免不适当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作用,反而使得学生降低学习热情的尴尬。
(3)评价时宽容对待学生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激励性评价去唤起他们的学习生命活力。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等有失冷静的不正确做法,对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践已证明,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个性的挫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终身发展。
结语
总之,激励性评价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教师真正科学合理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适时、适度,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相信激励性评价这一教学手段一定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茜茜.浅谈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j]
[2]包久霞.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几种方式[j]
[3]鲁家宝.刍议“激励性评价”[j]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5]徐彩芳.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漫读[J]
- 【发布时间】2022/11/19 15:34:03
- 【点击频次】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