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提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 逸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提质教学中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能激趣,能引发情感共鸣,能突重破难,能实现快乐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提质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和“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智能教学一体机为物化设备的现代教育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育人实践展开了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担当着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之重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践行能力是我们教学实施的重要初衷,因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自然也是人们常探索的重要课题。多年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能快速地实现教学优化提高育人实效性,是我们创设高效课堂的有效辅助工具,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及的效果优势。下面,我就此聊聊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提质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意义。
  一、创设导入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器。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主体性。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激趣情境就是有效落实这一观点的正确做法,原因就是使用其能使学生一开课就被吸引到教学中来,便就达到了唤醒增动力作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提质科技的独特之处,以绘声绘色的呈现方式抢抓住学生视听感知点,增多学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为其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石。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播放李代沫成名歌曲,让学生在感受李代沫优美歌声中对之产生是人才的敬重,然而镜头一转,出现李代沫吸毒画面,进而被抓。这样来导入新课开启《法不可违》的教学之路,这样实施就很好地起到了创境激趣的效果,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任何人,即使你再能干或有成就只有触及违法,你就“玩完了”。又如,在教学《与规则同行》单元中的《诚实守信》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主体性而激趣我们就可以利用《狼来了》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来导入,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播放flash动画来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能有效引发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的重要路径,更是内化思想形成道德实践能力的直接方法。道德与法治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但与现实紧紧相连,学生无论什么的思想、品德都是在现实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因此,有效的培养方式就是将书本上的思想教育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在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进而使我们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例如,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就可针对初中学生更容易接纳感性的东西的认知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和视频呈现,通过信息技术再现使这样的生活案例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样,那些被认为是枯燥空洞的理论就直观有形象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道德与法治内容学习的实用性。
  三、展示幽默艺术,能有效实现快乐教学
  良好的教学语言是师生有效对话的中介也是教师优教优学取得提质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海菌兹·雷曼麦告诉我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上那么“严肃的真理”为了让学生乐于接受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幽默。的确,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其作用不可小觑。作为一个新课改实践中的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语言教学能力,不仅要科学准确、生动,亲和力强,还要有幽默的特质。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如果能有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情感也可以用幽默的故事或语言或有趣的卡通来使教室生动活泼,使整节课堂都洋溢着学生稚嫩欢笑。比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中,我们要让同学了解“韧性”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智能教学一体机大屏来展示“挖水”这幅漫画,画中讲术了一人在沙子里连掘三口井都没有取得取水成功的故事,但学生在视频中发现,每次掘土只要再深挖一锄就可以实现了,但就是不能再努力,结果无功而返。看到这里,同学们都在感慨,为挖土的人没能继续下去而感到遗憾。从这张卡通视频展示中学生很快理解了什么是“韧性”这个词的意思了,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突出教学重点,能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其巨大优势就在于丰富知识呈现方式,能化抽象于直观,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符合思维习惯接受的知识。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知识学习难度。因而,信息技术手段就成为我们优教优学突重破难的首选工具了。比如我在讲授《维护公共利益》时要让学生知晓只有具备良好的公共意识和为公共利益作出贡献时才能合理做到维护公共利益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智能教学一体机呈现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点醒学生,才能把该课的重点目标——培养学生共建共享、做文明有教养之人的效果实现。又如,在教学《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一课时我们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视频呈现手段来播放《同桌的你》《青春无悔》或少年片《十六岁的花季》等来破解难点,从而能帮助我们快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提效提质。
  总之,为教育定制的信息化手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与道德与法治提质教学整合,既能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又能使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践行能力。同时,在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健锋,论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与运用[J].文理导航,2019年。
  [2]彭小龙,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J].教育学,2021年。
  • 【发布时间】2022/11/19 15:32:09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