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 程露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心小学校黎明校区

【摘要】 合唱可以产生凝聚力,是集体艺术的一种形式。合唱教学是一项强化训练过程,它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艺术性。从趣味教学,引发兴趣:进行发声训练,为合唱奠定基础: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课合唱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合唱艺术;课堂教学;科学;
【正文】

合唱可以产生凝聚力,是集体艺术的一种形式,要产生音色融合声部协调的艺术效果,要求每个队员共同努力,用注意力与意志力来完成。合唱教学是实践活动,它具有较强的音乐综合性,需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在合唱过程中既有横向旋律,又有纵向和声,队员既要唱好属干自己的部分,又要注意其他言部的音程和音准,保证音乐效果的和造性。下面谈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希望捍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水平。

一、提升小学生在音乐合唱中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阶段,合唱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音乐是一个具有很强思维逻辑性的科目,小学生在学习伊始会感到很难,合唱教学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是群体性的演唱学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学习难度,而在群体性的大合唱中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老生常谈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糙理不糙,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想要让小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音乐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合唱学习知识和专业技巧,而是如何开展工作能够使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对合唱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

第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小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在没有人引导的前提下喜欢并欣赏音乐中曲高和寡的歌曲,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能够能吸引到小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小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超强的教学能力。第二,教师需要丰富自身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通常不会对一件事情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度,所以,在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自身在 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时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合唱学习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指引学生鉴赏合唱作品,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奠定坚实的合唱基础,教师需要加强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正确感知与分析音乐合唱作品,对合唱的魅力进行细致深入地感知,使多重感官受到刺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合唱训练,给学生灌输大量的合成方法和技巧,紧接着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练习活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严重影响到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可以先指引鉴赏音乐合唱作品,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合唱中的多声部进行体验和感受,进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合唱,属于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需要在该过程中对作品的主旨内涵和自己的声部进行掌握,并对其他声部进行聆听,以便于在合唱时会变得更加协调。例如,在讲解《红蜻蜓》时,该作品是一首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二声部合唱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使学生可以利用和谐和深情的声音,富有表现力的进行合唱。在演唱歌曲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等方面上,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自己的鉴赏感受大胆的表达出来,使他们在整个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奠定扎实的合唱基础,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巧用乐器辅助,提升有效性

乐器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工具,它能帮助学生找准音调,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因此,利用乐器辅助合唱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过在运用过程总需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实际学情的乐器,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合唱音乐技能。例如,在教学《送别》时,因为这是一首二声部歌曲,所以教师可以进行分声部教学,在不同声部教学时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辅助。在进行第一个声部教学时可选择钢琴进行辅助,第二个声部教学或可选择长笛辅助教学。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乐器辅助的基础上正确区分音准,更快地掌握音高。最后,在学生对这首歌曲不同声部的音准熟练掌握之后即可展开合唱训练。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合成歌曲巧妙选择乐器铺助教学,从而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音乐合唱思维

小学生合唱队的平均年龄不高,多形式的教学引导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思维发展。创造性主要指的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模式创造出的属干自身的音乐能力和技巧。教师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平台,让学生主动对音乐节奏、声音旋律、音域、音响等进行创造性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创作的平台,创造性演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性,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取成就感,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的音乐合唱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进行整体演唱,合唱教学也需要技巧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要重视合唱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利用提升学生兴趣,完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科学性以及善于利用乐器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不同的合唱环境,在不同的情况下均可以正确处理合唱所要堂握的技术。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合唱教学创新,不断为其提供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才可以进一步提升合唱教学的效率。

  • 【发布时间】2022/11/8 20:09:55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