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技巧

 

【作者】 何国华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元化的设计形式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再加上作业方案的配合,提升小学语文作业完成效率,重点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明确设计目标,提质增效,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完成课后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教学理念合理优化,注重语文作业设计内容的趣味性、创意性、体验性等,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回归自主,从枯燥的作业中走出来,营创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作业布置方面增加阅读性作业,能使学生动手、动脑,综合能力不断提升,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预学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自主能力。预学作业设计是教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会在新课程开展前给予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保证学生对基础内容、大致结构等有效理解与掌握,通过预习要求的统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不再按部就班的“听从”教师的传授预习,确保课后作业高效完成。例如:关于《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作业设计,可以从三个维度方面设计预习。第一是文本,设计三次阅读任务,分别是要求学生标注自然段及学习新词、新字;用不同颜色标注文章中的字词;针对课后习题中的简单问题能有大致了解,带着疑问与教师及同学共同互动交流;第二,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了解邓小平爷爷的精神、情感、个人形象等,以“开火车”的方式随机抽取学生完成课文朗读,学生集中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成效;第三,基于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设计模式,保证学生独立解决作业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作业内容趣味性设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趣味性作业设计是吸引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多样性、生动性的内容计划增强学生探究欲望,为学生素养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并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后作业中,以不同的作业设计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对此,教师在学科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多维元素的合理应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自主完成作业任务。例如:对《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作业设计,借助视频、图片等引导学习,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寄来了什么?学生只需对课堂上的内容扎实掌握,正确回答寄来了一个包裹;再问包裹里面装着什么?鼹鼠不认识,拿给松鼠太太,但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从哪里知道鼹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在作业任务完成时始终有明确目标。再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在内容上拓展、延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怎么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学生在作业任务自主完成的过程中,不再单一化的复习教材内容,而是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探索能力,增强作业内容趣味性,确保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任务。
  多元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作业设计是把课堂上的学科知识拓展到课后作业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改变传统化的设计方式,在双减政策落实下强调质量与效率,注重作业类型的创新力、多元化作业设计内容调整等,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如:实践作业、项目作业、口头作业等,有较强的实践性、趣味性,保证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教师也会考虑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效性,不再机械化的抄写或背诵文章内容,选择在作业内容设计方面有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关于《爬山虎的脚》作业形式的创新,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学,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能力,在作业内容设计方面,让独立画出自己所理解的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以实践观察为核心目标,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同时,家长也会参与到学生课后作业活动中,能对学生思想及行为正确引导,以拍视频的形式上传与分享,通过访谈调查,学生更喜欢灵活性的作业设计方式,使学科内容与自身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系,整体趣味性增强,也符合实践性作业设计要求。还能在真实的情景中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了解语文学科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学生学习热情不断高涨,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为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还要注重作业布置的趣味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置趣味性的作业,就是要让学生找到作业的快乐,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力。
  通过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便捷条件,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扫除生字障碍。再考虑预习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及方式还能及时调整,本着“因课各异”的设计原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任务,有助于提高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海慧,张晓凯,周晓莉等.“双减”,从作业开始[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1(12):20-21.
  [2]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2021,3(22):4-9.
  • 【发布时间】2022/10/1 12:17:27
  • 【点击频次】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