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有效的语文教学可以这样来进行

 

【作者】 杜海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三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教学效果我们就不能采取单一方法实施。在“三活课堂”“活用教法”理念指引下我们应创新方法实施。本文从夯实课前准备、注重朗读教法创新、采取直观教学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有效语文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
  追求有效教学是每个一线教师的共同目标。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减”政策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作为语文教育人,我们如何使自己肩担的语文学科教学也走上有效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获得特别强调语文素养提升的良好语文教育,就成为我们在探索有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在“三活课堂”理念指引下我认为有效的语文教学可以这样来进行。
  一、加强备课设计中的教材研读和学情解读
  大凡事竟成者无不是预则立。教学活动比其他活动的实施更讲究“预”,即准备。强化把功夫用在课前的备课设计是解决新课标提出的“教什么”“怎样教”“教到怎样程度”三大问题的前期必要条件。忽视这一点,或没有准备足够,都不会将有效教学揽入怀抱。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备课设计又要将其诸多项目抓细抓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有效教学保驾护航。在备课设计的众多项目中,我认为这两项非常抓实不可。
  (一)认真研读教材。教材虽然只是一个凭借,但其是学生语文素养获得培养的有效载体,不论是语文的识字写字、阅读欣赏还是交流表达、综合实践都离不开教材的支撑。因此,基于教材实施语文教学是我们平时语文教学展开的常态做法。作为一线教师,要深知备课设计中重视教材研读的重要意义,把尽最大力气将这种意义化为现实,为让学生获得良好素养培养把教材读细,深入文本解读其意。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要求而找到更好的教学实施方法,才能将关键的、核心的东西交给学生。例如,在教学《观潮》中“天下奇观”一词时我们有的教师就将“美丽”作为“奇观”的一个内涵,其实是错误的,能称得上“天下奇观”的,只有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才相配。看似一个简单的词,如果不作深入的研读教材,我们又如何教得准,学生又如何学得好?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务必在教材研读上做实夯牢。
  (二)认真解读学情。新课改的中心思想是“让每个人都能幸福成长”。在探寻有效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是课堂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商等多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是对他们的知识库、发展区等有关语文现实的东西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才能找到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法,才能因材施教,提质提效。
  二、让课堂有充分的朗读机会
  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路径,忽视此径而另寻新法只能让教师累,学生无所收获。有效的语文教学从来都不会脱离文本,都不会让学生脱离教材没有与文本接触的机会。虽然接触文本的方法很多,但读无疑是常用的好方法。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更需要以读为径来进行实施,让学生在多读中活力涌现,成为课堂主体。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实施时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机会,可以是教师读学生听,这是范读;也可以让学生在听一曲深情并茂的朗读后进行读,这是试读;当然,为了培养兴趣提升情感采取配乐读。一句话,读法简单,但读的教法不可简单,必须丰富读的教法,做到“活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语文积攒了很多朗读之法,个体读、同桌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都是走进文本的良好方法。同时,在探寻朗读最高目标——有感情读的达成中我们还要注意读法授予,引导学生注意使用什么样的声调、速度读出文本情感。要明白,在有效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许多知识都是从以读为径中得到的,而不是靠说就能得到的。“读”的过程本质上是脑处理的一个程序,它通过对文本和文本中的意像以及从阅读人脑海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持续的比较、预测和判断;通过对词语进行推论和同化,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说朗读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读”的能力去发展和提升更强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朗读效果,让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朗读中起航。
  三、利用现代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能少了直观而强调“以讲代训”,教师无论怎样在分析课文上下力气,也不可能使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多好的发展。原因在于教材文本和教师教学语言对于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探寻到一种能让学生通过眼看来接触的学习方式,视听为主的多媒体的出现便是“应时而来”。作为一线教师,要把其作为语言意义深掘的常用工具,通过其动效功能和呈现功能把文本中深含的意义通过形象化的直观展现出来,成为学生可直接感知的对象,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吃力感到困难。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是如何用脚进行爬行的内容时我们就不宜采取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最好利用直观的多媒体使其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的呈现出来——爬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好理解了,而且有速度、有效果,实现了有效教学。
  当然,有效教学之匙难以一文所列。特别是“三活课堂”中“教法活用”要求更让人觉得心中拥有教法越多越好。因为“多”才可以选,才可以做到灵活。但是语文教法应遵循语文学科特征,遵循语文素养提升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双减”政策要求的提效提质的育人。任何“泛语化”的教法无论怎样活跃课堂的,都不能使有效变成现实。这一点我们应深信。
  参考文献:
  [1]郑小梅,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J].速读询刊,2019年。
  [2]刘丽如,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方法探究[J].教育革新,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10/1 12:09:11
  • 【点击频次】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