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政治导入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 邓 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导入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导入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在选择导入教学的方式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观。有效的导入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培养了初中生的长信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教学;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作为初中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课堂的效率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导入教学是初中教学课堂的核心,也是初中政治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初中政治课堂导入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上完全融入到政治课堂中。而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进行导入教学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导入教学是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环节,成功的初中政治课堂与教学的导入有直接的关系。精彩的教学导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时,要采用合理地教学方法。而导入教学也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进行调整。
  一、设置疑点制造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设疑能吸引学生注意,诱发其求知欲。如学习“感受共和国巨变”时,设置以下问题:近几年你家庭经济方面有哪些变化?你家乡有哪些新变化?你知道国家取得了哪些新成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学生兴趣马上被激发。
  二、借助时政材料导入
  例如在讲“维护民族团结是巩固人民政权的基本保证”这一课时,可结合“波黑局势”“中东和平进程”“车臣危机”等时政材料,利用“这些国家或地区为什么发生流血争斗”?“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什么国家比较稳定,各民族比较团结”?等问题导入就把解决的重点问题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摆了出来,又如利用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来导入新课对理解“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谓相辅相成。利用时政材料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同学们了解有关时政大事,又可以借此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三、音乐导入
  我播放预先下载的歌曲《天涯望月》、《烛光里的妈妈》、《爱的奉献》等,让学生侧耳倾听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教学时,学生的兴趣被音乐调动,但不太持久。在课后查明原因,部分学生反映歌词听不清楚。于是在下一班授课时,音乐依旧,但此前加上了深情并茂的歌词独白:“天涯望月,望到的是你的笑脸,天涯望月,望到的是你的双眼……”改进后学生能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领悟到真挚感情的份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比导入 
  对比导入法一般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事例等进行形象化的对比来激发学生情感、加强感受、发挥想象力、深化体验,通过对图片、数据、事例等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冷静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责任和责任心》时,利用多媒体先后播放“神舟五号”发射的动画和“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爆炸的画面。成功和失败的强烈对比,特别是“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爆炸、机毁人亡的惨剧强烈冲击着学生的视觉,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趁学生还停留在强烈的对比中时,教师因势利导:“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幅画面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另一幅画面是美国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过程中爆炸的场面。实际上,为了保证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万无一失,我国科技工作者作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不让一个有问题的螺丝过关,才使得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而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失事的原因,经调查证实只是因为在检查时的麻痹和小小的疏忽,致使在发射过程中,一块塑料簿膜击中了机翼,最终造成了返回时机毁人亡的悲剧。这就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两件事都是和人的责任心有关。所以接下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探讨关于责任心的问题。”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在深刻领会责任心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热点导入
  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方式,透视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运用热点事实来说明知识原理,会增强原理的说服力,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记得在上《选择职业与报效祖国相联系》一课时,我引用了当时非常热门的2004年中央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的事迹,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徐本禹支教的学校简陋、贫困的现实,给学生以巨大的视觉冲击,震撼着每位学生的心灵。因为当时许多同学对此事件都有所了解,所以许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想,借此导入新课就既自然又新颖了。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上述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我们教学经验的一点尝试,其目的是抛砖引玉,望各位同行赐教。
  • 【发布时间】2022/10/1 12:08:13
  • 【点击频次】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