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唐 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鸣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手段的核心技术与数学教学能否深度整合有效益是其有效性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有效整合过程中要在因地制宜选用的同时用之搭建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平台,辅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和反哺生活的实施,让学生在二者深度有效整合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
  把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其目的就是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来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这是追求手段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的根本目的。小学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与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有用的数学教育,能提升数学素养。但这样效果的实现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学教学进行深度整合和科学运用,才能使体现“深度”,获得“效度”。因此,有效的运用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增强学生学习需要
  随着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仍停留在前几年PPT应用上是很难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需要的,又特别是好奇心特强的小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让他们“出奇不意”。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创新实践,通过因地制宜的精准切入才能使之与数学教学整合有深度、有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应更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能起到吸引眼球注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的课堂中我们就可将数字卡通化,把抽象的数字认识变成直观化、形象化的“人物认识”。这样的教学既激发兴趣又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将更有利于提效提质的实现。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让学生学习需要增强变浓,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图文音影并茂的优势创设情境,因为其更有激趣性和催思性,更能使学生不得不学,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小数点的动感出现让不少学生产生了要和他交朋友的需要。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
  眼过百遍不及手做一遍。对于好动的小学生要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多动操作学习,让他们思维在指尖上闪耀。实践中,我们可搭建平台,让他们“好动”的需求变成学习需要而迁移到求知上来,这样他们就乐意去剪一剪、摸一摸、量一量、摆一摆等这样的动手操作。但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在课桌上摆、摸,秩序容易乱。过程中我们可采取信息技术演示、学生同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前者进行时,全体学生听要求看操作。后者进行时同桌学生你做我看,或者我做你看,交替进行。这样两人都得到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在低段摆小棒进行计算时,这样的操作更能助力那些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的小学生进行看得见的数学计算。又如周长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周长有个清晰的认知我们就可以利用小瓢虫爬过一张树叶的周边来指明周长的所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动手操作,去摸一摸表示周长的线,再沿着图形的指一指。这样我们就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实现了,而且实现了动手动脑的结合,而且意义明显,学生易感快乐。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县“五育合一”课改中为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而倡导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各个学科教室里,大家都能看见集体研讨的学习协作实施。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看的话,就会看到,大部分的争论只是走个过场,收效甚微。为了让这种协作式学习更有成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其实施方式的创新,不能老是说小组就合作,抛问题就开始。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应被叫停的,是应被“整改”的。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在进行讨论之前,要充分了解同学们的数学现实,让他们自主学习,经过充分的自主思考,然后再在组里进行讨论和沟通。为了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和提升小组讨论成效,我们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示一步一步走进文本深处,去探索解开数学之谜。在小组讨论分享环节,我们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示一些注意事项,让学生把本课重难点知识在学习、应用过程中的注意有着更深的印象,起到强化记忆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数学学习反哺于生活
  教数学不是用来升学的,学数学也不是“学以求分”,而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服务生活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自觉地进行内容回归,使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实现反哺。比如口诀的学习,老师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口诀、掌握口算方法,更要让他们运用这些技巧来处理日常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口诀运用处处可见,不论是乘法口诀还是加法口诀,到处都是它的影子。但在课堂上,我们要把生活中这种常见的口诀运用实践教学化,就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将其“请”进课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致用结合起来实现反哺。在这儿,最好将生活问题情境化、更易激发学生反哺生活的探究兴趣,增强他们学以致用的主人忩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整合在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过程中要实现提效提质的目标达成其作用是巨大的,不仅有广泛的优化效应还有不可比拟的育人优势。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科技助教手段,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让课堂变得生动直观起来,从而助务实现新课标的“四维目标”和“双减”的提质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勤明,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整合[J].中小学电教,2015年。
  [2]游真,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10/1 12:05:07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