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 邹 艳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蓝光芦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导入”这一环节好比是一台戏的一个序幕和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当,就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奇特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激趣;认知水平;简洁紧凑;悬念;联系生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的导入就好比“凤头”,新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目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干探索,主动地去学习,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情境导入
  学生能身临其境,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我讲数轴时是这样设计的:让几个同学间隔相等站成一排,规定一个同学为原点,规定正方向,让其余学生根据站队同学的位置说出各个同学所代表的数;讲坐标的时候,提前准备好几张“电影票”让学生把教室当作电影院来找自己的位詈,学生很快找到自己的位詈并积极参与进这一节课中。今年冬天的一天雪下的畅快,学生高兴,课间滚雪球,打雪仗,上课了,学生还沉浸在“雪”中。怎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不伤学生的情绪呢?我说:“今天下了这么大的雪,我们可以尽情的玩雪,可是回家的路上,不管是骑车还是走路的同学都要小心翼翼了,因为路太滑了,所以我们要在下午安排好清雪任务,今天我们来研究与雪有关的应用题——工程类问题。熟悉的情境能很好的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和畏惧,也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似乎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A一支铅笔B一只老鼠C一只猫D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游戏导入
  愉快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单项式与多项式一节,主要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平常的教学中如果只强调利用乘法分配律,或者只用简单一句话一提而过,就会在学生头脑中记忆不深刻,做题容易出错,特别是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实际就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总把单项式只与多项式的第一项相乘,而漏乘其他项,究其原因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没掌握好,我在讲授此法前采用游戏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叫四名学生上台表演,让其中一名给其他三名同学分东西,游戏前安排好,让他只分给跟前的同学,另外两名同学看没分到东西,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座位上的其他同学也替他们着急,说分东西同学偏心,由此引出法则,并强调法则中的“乘多项式的每一项”这样学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乐干接受,达到永久记忆的目的。
  四、“温固而知新”导入法
  新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旧知识和方法地运用,所以温固知新的导入方法,是课堂导入最常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种方法力求让学生“温故——观察——发现”新概念或新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入新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清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的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习的道路会走得顺畅一些,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概念、方法,是由它前面的某个概念、方法衍生出来的,学生在重温某个概念或方法的过程中,观察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在这类教学内容的新课引入中,多数是以客观现实为背景,能从客观现象中找到其背景,尽力挖掘新概念、新方法的客观现实背景,从中抽象出新概念、新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个事实,特别是存在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现实背景,编成新课引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再深入研究,推进学习进程。例如:在上分式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相关知识。分数有分子、分母、分数线,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也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那么分式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能感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如:在讲角的大小比较时,先复习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一般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很容易知道用“<”、“>”或“二”符号:再复习角的画法,学生按老师要求画一个角等干已知角。然后抓住时机问学生:我们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大部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可用画角的方法进行比较,始边画在一起,看终边落在何处,新课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在新课导入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它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知识面,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但一切情境的创设,都得服从于课堂教学本质的探究,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设计时要使情境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保证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的数学活动或数学试验情境,切实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发布时间】2022/10/1 12:01:54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