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下,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的教学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信息资源构建和线下动手拓展提升,较好地解决了课程教学的难点问题,并实现了学科课程体系的更新。以下是我结合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从专业课教师角度出发,在《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线上+自主实践+线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局限性问题。
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使风景园林行业领域迅速拓展,面对学科领域的扩展,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和生态使命,要求人才培养高度全面提升,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与专业融合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浅层化问题。
本课程虽立足于法律理论体系的学习,但从课程组织结构、课程内容上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园林景观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要与相关课程衔接,涵盖城乡人居环境设计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及风景规划等多层面的专业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通用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其专业领域在难度、深度、广度上有了很大提升,原本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和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问题。
互联网改变了学生的生活、社交、学习等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需求,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呈现破碎化。如何顺应课程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从教学形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上体现时代背景下的温度和精度刻不容缓。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是园林技术专业的职业延展课程之一,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任意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于园林景观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基本政策规范和基本法律操作技能,以适应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园林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线上+自主实践+线下”模式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重整与学科领域扩展配套的课程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设计支撑。
(一)教学采用线上+自主实践+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线上录制覆盖全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借助情景化的虚拟建构、展示抽象设计过程,实现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情境化、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思维。线上安排教学视频和辅助教学的文献。教学视频采取知识点模块化设置,其难度逐步递进,满足基础学习和拓展性知识学习需求。线上阅读文献设置不同分级选择,满足通常性的知识掌握和进阶型的学习需求。设置客观测试题,精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该部分改革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载体,将抽象设计过程可视化展现,抓住授课群体的时代特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进行适当引导,体现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2. 自主实践设置在线上与线下课堂之间,部分不占课时,部分与实验课结合。自主实践遵从动机激励模型(ARCS),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类实践习题也采用开放性选择的方式,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难度选择;“五化式”评比方式从根源上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学生实践动手问题。该部分的改革形成了形式多样化、课题真实化、指导联合化、成果实施化、评比实效化的五化实践过程,学生们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该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满足感,激发了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线下实施“答疑+讨论+汇报”对分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答疑,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践成果的汇报,创造学习的满足感。线下面对面课堂亦采用难度递增设置,首先答疑部分解决知识点的常识问题,接下来讨论案例使知识点得以深化。
(二)教学手段拓展空间和实践的“广度”
《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知识涉及纵贯古今、横贯东西,综合性极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设计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理性的逻辑思维又要具备创新的感性思维。因此,在教学手段上,虚拟+真实、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信息化+传统相结合的方式,跨越空间和思维,既提供具象演示抽象思维的动画过程,又提供实践训练的主题内容,用动手成果检验学习过程。
(三)教师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温度”
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形式上推行翻转课堂,课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视频观看之后学生回帖讨论,通过网络进行助学;课上打破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采用对分课堂,进行答疑、讨论和汇报的安排,形成师生共论、合作互学的良好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
(四)教学评价反映过程性考核的“精度”
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产生了多样的课堂输出,《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做法,教学评价综合了线上、线下、实践3部分共7项的考核成绩,全面诊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线上通过视频观看数量和时长、课件和文献阅读、讨论互评回帖、单元测试的电脑精确统计方式,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线下采用疑问提出、主题讨论参与的课堂单元考核、小组组间评价、设计方案实践评价,形成以师生评价为主的考核统计方式,共同形成全面、客观、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
四、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应用
在应用上,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开展线上视频教学和资源建设,包含视频资源、课件资源、文献资源、讨论话题、章节测试以及设计习题资源;线下针对线上资源开展应用,进行答疑、主题讨论和成果汇报。
信息化、智能化融入教育,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如何发挥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不是简单的累加和混合,而是有机的融合,扬长避短,合理分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ZJG2021053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局限性问题。
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使风景园林行业领域迅速拓展,面对学科领域的扩展,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和生态使命,要求人才培养高度全面提升,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与专业融合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浅层化问题。
本课程虽立足于法律理论体系的学习,但从课程组织结构、课程内容上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园林景观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要与相关课程衔接,涵盖城乡人居环境设计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及风景规划等多层面的专业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通用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其专业领域在难度、深度、广度上有了很大提升,原本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和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问题。
互联网改变了学生的生活、社交、学习等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需求,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呈现破碎化。如何顺应课程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从教学形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上体现时代背景下的温度和精度刻不容缓。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是园林技术专业的职业延展课程之一,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任意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于园林景观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基本政策规范和基本法律操作技能,以适应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园林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线上+自主实践+线下”模式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重整与学科领域扩展配套的课程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设计支撑。
(一)教学采用线上+自主实践+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线上录制覆盖全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借助情景化的虚拟建构、展示抽象设计过程,实现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情境化、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思维。线上安排教学视频和辅助教学的文献。教学视频采取知识点模块化设置,其难度逐步递进,满足基础学习和拓展性知识学习需求。线上阅读文献设置不同分级选择,满足通常性的知识掌握和进阶型的学习需求。设置客观测试题,精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该部分改革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载体,将抽象设计过程可视化展现,抓住授课群体的时代特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进行适当引导,体现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2. 自主实践设置在线上与线下课堂之间,部分不占课时,部分与实验课结合。自主实践遵从动机激励模型(ARCS),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类实践习题也采用开放性选择的方式,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难度选择;“五化式”评比方式从根源上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学生实践动手问题。该部分的改革形成了形式多样化、课题真实化、指导联合化、成果实施化、评比实效化的五化实践过程,学生们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该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满足感,激发了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线下实施“答疑+讨论+汇报”对分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答疑,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践成果的汇报,创造学习的满足感。线下面对面课堂亦采用难度递增设置,首先答疑部分解决知识点的常识问题,接下来讨论案例使知识点得以深化。
(二)教学手段拓展空间和实践的“广度”
《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知识涉及纵贯古今、横贯东西,综合性极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设计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理性的逻辑思维又要具备创新的感性思维。因此,在教学手段上,虚拟+真实、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信息化+传统相结合的方式,跨越空间和思维,既提供具象演示抽象思维的动画过程,又提供实践训练的主题内容,用动手成果检验学习过程。
(三)教师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温度”
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形式上推行翻转课堂,课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视频观看之后学生回帖讨论,通过网络进行助学;课上打破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采用对分课堂,进行答疑、讨论和汇报的安排,形成师生共论、合作互学的良好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
(四)教学评价反映过程性考核的“精度”
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产生了多样的课堂输出,《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做法,教学评价综合了线上、线下、实践3部分共7项的考核成绩,全面诊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线上通过视频观看数量和时长、课件和文献阅读、讨论互评回帖、单元测试的电脑精确统计方式,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线下采用疑问提出、主题讨论参与的课堂单元考核、小组组间评价、设计方案实践评价,形成以师生评价为主的考核统计方式,共同形成全面、客观、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
四、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应用
在应用上,园林景观政策与法规课程开展线上视频教学和资源建设,包含视频资源、课件资源、文献资源、讨论话题、章节测试以及设计习题资源;线下针对线上资源开展应用,进行答疑、主题讨论和成果汇报。
信息化、智能化融入教育,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如何发挥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不是简单的累加和混合,而是有机的融合,扬长避短,合理分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ZJG2021053
- 【发布时间】2022/10/1 11:58:02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