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激励法在体育课堂增强学生主体性中的应用

 

【作者】 彭建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激励法是指以激励、表扬为径增强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体育课堂中实施言语激励、竞赛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等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快乐,还能增强运动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基。
  关键词:小学体育;激励法;主体性;增强;应用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使长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小学生突然间以主人的身份来充分发挥主体性就需要教师热情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效应用这种方法不但能满足学生“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根深蒂固需要,而且能增强体育运动爱好激发主体性,促进终身体育兴趣形成,进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体育学习之中提高体育素养和良好运动能力。要知道,教学艺术不同一般的艺术,其本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等方法应用。而好的小学生更是夸出来的,抓住这个特征激励法更有教学应用市场。由于激励法又可细分为多种激励方式,在体育教学实施中具体选用哪种方式更能有效增强学生主体性,还需要相机而施,才能提趣提效。
  一、抓住小学生好表扬心理应用言语激励法以增强主体性
  每个人都好表扬,学生更是如此。针对这种年龄特征心理我们就可以应用言语激励法来增强他们主体性,让他们受“激”而“动”成为学习主体。这种方法既经济又快速,往往立竿见影。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简单易懂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即动作,只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动作示范优美,就能给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更能促进学生更快地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而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动作,则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疲劳,激起学生“我要学”主体性。如在女子800M或男子1000M的体能、耐力训练中,我们就可利用“继续坚持”“加油”的语言或者教师翘起大拇指或热情鼓掌这样的肢体语言来进行。当学生练习的信心不足时,教师应用“你可以”“你一定可以”等鼓励话语。听到这些后学生自信心和毅力就会迅速增强而扬起积极性,从而在更加努力地发挥主体作用中积极参与体育实践。
  二、抓住小学生好运动心理应用竞赛激励法以增强主体性
  体育竞赛项目很多,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方面,体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处处可以利用竞争这种方式增强学生主体性的优势。不论是侧重于对抗性十足的球类运动还是竞技气氛浓的跑、跳、投等田径项目都无处不有竞争这样资源融入其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增强学生主体性,为增强他们竞争意识我们就可抓住小学生好运动的心理去实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有目的地制造有节奏的紧张情境,不但可使学生大脑运转和反映都比平时明显加快而且还可显著提高学生体育情感。同时,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多样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智慧较量的阵地,这样就促使学生有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运动才华,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如在100M练习中,如果只让学生跑几组100M,学生可能没什么热情,而如果改成4×100M接力赛,学生则很愿意参加,并且积极性很高,比赛中也是用尽全力,练习的效果相当好。
  三、抓住小学生爱追星心理应用榜样激励法以增强主体性
  对学生在课上所表现的良好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更要善于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亮点”展现,并抓住时机给予表扬,表扬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主体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应充分利用冠军人物如刘翔、姚明等体育明星的动人的体育故事以及教师所展示良好的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学生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意志,养成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之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
  四、抓住小学生好被爱心理应用情感激励法以增强主体性
  小学生向师性强,往往是在“亲其师”的基础上才能“乐其学”。抓住他们这种好被爱心理我们就可以实施情感激励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地关爱尊重学生,为他们创设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激励。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师生沟通情感的桥梁,是教育的灵魂和前提。作为体育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爱是炽热的,且这种爱是建立在对全体学生的理解、尊重、期待和严格要求基础上,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自己所作的这些实际工作,就会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同时也只有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充满信心,学生在学习上才会不断前进。
  五、抓住小学生好奖品心理应用物质激励法以增强主体性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是人的固有两大需要。抓住于此就可从人的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出发进行激励,以达到需要使其满足而提高其积极性,增强主体作用发挥能动性。我们知道,小学生也非常乐意得到教师的奖励,我们现行“10后”学生很“现实”,如果一味的精神激励也是不行的,没有物质激励就势必会影响激励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们就务必采取物质激励法,利用一些小奖品之类的东西进行实施。虽然这种激励的作用是短期的,但在实际中也是很效果的。也就是说要增强学生主体性作为实施者就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
  总之,激励法种类繁多,我们在应用时要因人而异,既要注重物质激励,也要加以精神奖励;既不能一味表扬,也要适当辅以批评。在“三活课堂”提效改革推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要把激励教学的方法做到灵活应用并逐日完善丰富,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激活,把学生激活。
  参考文献:
  [1]杨红升,有效的体育教学应乐在其中[J].体育教学,2021年。
  [2]陈小斌,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法应用[J].中小学校教育管理,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9/25 8:58:44
  • 【点击频次】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