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

 

【作者】 董蓓欣

【机构】 四川省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全面践行高效课堂创建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实现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创新策略。本文从提高备课设计有效性、情境创设有效性、学习方式有效性、学习方式有效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方法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是课程育人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奠定扎实的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它的教学效果常常被誉为我们一线教师特别在教研活动时的“口头禅”,特别是在全面推进“双减”提效提质政策以来,提高有效性就成为了我们很多有志者的梦想和追求的“芳草地”。那如何使我们的教更有效、育人更有作用呢?这几年的探索告诉我,高效的课堂如同做算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细节,在各个环节的“几加几”。只有处处发力、环环生效,那课堂才能集小成多,变成高效,学生往往会“辗转反侧”,不仅会让他们心力交瘁,而且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失去学习的动力。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数学,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多年数学教学生涯从事的经验表明,提高有效性需要多种实施行为综合成就,多环节、多行为的“小效”叠加,才能达到“有效”、更有效的效果。以下,我将重点“点破”一些要点,以此为径来使“高效”成为惠人发展的现实。
  一、注重备课设计有效性
  教科书既是师生交往探讨的“话资”,又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和实现教与学目标的一个主要抓手。要提高有效性,强化备课设计是不容忽视的,特别要在内容上下力气。但是,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是静态的,不能与学习者“好动”需求相适应,更不利于知觉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把功夫花足,做好教学准备。特别是要在几个主要环节上做足细节功夫,掌握课标目的,结合学情实际制定好本课的实施目标和完成课件制作,抓住重难点优选教法学法,注意知识建构的逻辑关联。在进行相关训练的设计上要强化数学实践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使知识在形成、巩固和应用的环节中有充足的可选余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创新运用教科书、敢于选择、敢于突破章节次序而进行科学的再创造和再加工,使教科书的内容在实施上更优化,得到更合理的调整。
  二、注重情境创设有效性
  情境,一种能激趣的方法。在促进学生成为“双减”受益者的过程中情境策略被广泛搬上舞台,成为教师提高有效性的常用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这种策略也处处彰显其“身影”。但要使其为提高有效性助力,我们还应在这两个方面下力气。
  (一)增强创设目的性。每个课程都有特定的课程内容。氛围的营造、新知的展开,在“双减”下大多以情境搭台,以激趣和诱思为径,通过故事、活动、多媒体、竞赛等方式创设互动情境,以此来使学生主体性在增强的情况下与教师进行积极对话。如在教学中“异分母加法”时我就以“问题”为情境创设抓手而引发学生思考有动力。让学生在问题的引诱下去思考如何才能使新知识又回到分数相关知识上去。由于学生潜在的相关知识只有同分母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一些知识,他们在思考中最大希望就是化异为同,转到同分母加减法上去。正是这样的情境导向,才使学生快速获得新知理解和建构机会。
  (二)增强创设生活性。数学从生活中来。这个不容质疑的观点让我们坚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两种生活化教数学的正确性。作为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契机唤醒学生经验,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化情境使新知的获得从已有的数学现实上生成。这也是提效的重要策略。
  三、注重学习方式有效性
  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都是接受性学习占主要。而在“双减”下这样的课堂得到了不推崇。而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互动课堂。作为教师要化教为导使课堂更利于学生学,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供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极少新知教学利用接受性学习需要外大都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不仅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学习技能提升,更利于他们学知识有一种自主习惯,而不是处处等喂等灌。当学生有了这种习惯,不论是课堂新授的预习和整理阶段的复习,他们都会自觉地去实施。这是最好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提效策略。
  四、注重作业实践创新性
  习惯了在纸上作业的学生,感受不到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作业实践的乐趣。在“双减”推进的今天,作业不能停留在传统,更不能仅在本子上和口头上进行计算验算,要通过创新的方式使作业在趣味性、分层性、探究性、开放性上有突出特点,这样才能使作业以新的方式吸引学生作业的兴趣。要知道,做实这四点具有多种实施意义,趣味性是前提,分层性是保障,探究性是关键,开放性是支撑。把握好了这四点,我们课堂教的有效性才能有保障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才有希望。当然,由于作业涉及多方面因素,我们也还要注意作业量要适中,力避重复性,做到针对性和合理性;防止单一化,全面性与层次性;做到克服封闭性,追求探索性和开放性;反馈要及时,评价作业要多鼓励,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增强主体作业热情。
  当然,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还包括教育媒体、提问方式、师生互动、作业批阅等多个层面有效性的问题,虽然都是一些很细微的问题但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最终的育人效果。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入手,从点滴入手,把每一个环节都打牢抓实,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教更育人。
  参考文献:
  [1]王健康,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读与写,2021年。
  [2]邵怀建,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2018年。

  • 【发布时间】2022/9/25 8:56:42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