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作者】 袁桂清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是我国古代教育历来以儒家传统思想为根本,是将德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论语》所收录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诲,绝大多数属于德育范畴。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丰富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小学教育阶段是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度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强化培养。社会大环境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小学教育阶段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担。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应该强调德育教育的展开,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融入,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强调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善于发掘德育教育素材,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适应今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就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 
  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对于具有生动性的德育材料要具体分析,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更加具体形象地接受德育,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诸如此类都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如,语文《基础模块》(下冊)中军旅作家兰晓龙的长篇小说《士兵突击》节选中,讲述了许三多、成才和伍六一三个普通士兵,在严酷的特种兵选拔赛中“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故事。以扣人心弦的小说情节,演绎了一段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活,表达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主人公许三多,他虽然是一个有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很丰富,因为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寓德育于教学情境之中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趣”之心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知识并接受品德教育。如,学习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文中母子三人面对逆境时的勇气和努力,面馆老板夫妇经商的人情之美,感动了无数普通读者。而对于中职学生,面对就业的选择与挑战,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发现经商的人性之美和感人之处,并怀着美好的心灵憧憬未来商业活动,从而在工作中保持主动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达不到品德教育的效果,此时教师如果借助相关的电影片段,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故事中的人文气息,而且能获得启迪。 
  三、创设教学情境,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除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之外,更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如课前五分钟的励志小故事,让学生耳濡目染,从身边人、身边事学得文明礼仪和道德修养;课前十分钟的经典诗文诵读,从名家名篇中习得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心态。如,教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一个平凡的母亲养育了一个真情的儿子,“母亲”苦难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因贫穷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母爱的伟大,做人的率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样借作者的口吻来告诉学生母爱的伟大,借文本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四、课堂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高效渗透。善于摒弃传统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强调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导入。首先将创设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真正保障德育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保障合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切实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一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强调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例如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德育教育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有效的熏陶,不仅对于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帮助,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情感脉络。 
  五、重视综合实践课,寓德育于生活实际之中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认知、学会理事、学会发展。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使语文与生活“衔接”,语文与生活双赢。而德育只有与生活实际相贴近,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脱离了生活实际,再生动感人的教育也是空洞的。在语文教材中联系生活实际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可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点亮爱心、奉献青春”为“空巢老人”服务志愿者宣传活动,可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真正走近空巢老人,为老人打扫房间卫生,陪老人聊天娱乐,力所能及地帮助空巢老人,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关爱空巢老人,爱屋及乌,进而达到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追求课堂教学与德育的完美结合,是古今中外为师者永恒的课题。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有机地将德育润物无声般地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达到语文教学与德育双赢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22/9/13 10:50:53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