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运用寓教于乐进行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音乐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接下来我将就如何将玩融入与音乐教学中进行以下阐述。
一、初级阶段
应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完成。由于孩子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一堂课的内容应丰富多彩,既唱、跳、创作、又要演奏,他们必须将学到的知识在这些活动中组织起来,从各方面来培养习惯和发展技能。
(一)玩节奏朗诵、玩语气、玩各种声响
1.玩节奏朗诵
就是开发人的与生俱有的节奏感潜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平衡发展,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自控把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第一课《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教学,很重要。老师使用打击乐器,伴随有节奏的语言进行提问,学生要有节奏地回答自己的名字,这就需要他们敏锐的反应力。有些孩子不知所措,老师就要给他们信心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这项游戏当中完成“玩”的目的。
2.玩语气
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常言道:“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指通过说话就能听出言语词义背后的意图、态度。如《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成小红云,飞向蓝天,亲亲你。真——美丽;照——大地;飞——向;亲——亲。这些词让孩子们联想到见到妈妈穿上新衣服,赞许的语气;阳光降下大地的情景;“飞”的动态;亲妈妈的样子(短暂而甜美)。孩子就会从这些玩当中从此爱上音乐。
3.玩各种声响
就是让孩子们将听到的声音印象用嗓音模仿出来,如动物的叫声、鸣笛、喇叭、铃声和各种物体撞击声响。当代这种声响游戏被“现代派”的声响作品所使用,这种教法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如模仿各种的风声、笑声、雨声……,老师指挥图示、学生模仿出各种强弱、长短要求的声效;或者用嗓音声响“讲”故事,先给他们一个题目。如课本情景剧《大鹿》,全班分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编“故事”,一起表演,有场景描述,分角色,会引发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积极性。
(二)玩唱歌、玩声音的控制
在各种音乐训练中,唱歌体验是绝对必需的。美国音乐教育学家科尔曼认为,儿童最好的学习歌唱方式是在他想要去唱、去模仿的情况下,在他唱歌时,不要老是提醒他“有个别音已跑调”等,不要造成紧张状态。所以,学生学唱歌前,教师一定强调他们要倾听。在这环节中,我很喜欢邀请个别学生当众跟伴奏来演唱,一人一段,紧接着,话筒放在哪个孩子的嘴前就唱,孩子们的兴致就高了,鼓励他们一定唱得好,不能认输。哈哈!效果真的很不错!热闹极了!成为他们盼望的一环。什么自信心、表现力、节奏感、敏捷的反应力等,都能培养到啦!
二、发展阶段
在中年级音乐教育中进行。孩子通过低年级玩音乐经历,初步有了上音乐课的习惯,并且爱上音乐课,愿意跟着老师进入玩技巧技能的阶段。在一堂课中,采用“留给学生十分钟”的方法,让他们在十分钟之内开展做游戏、开演奏会、情境表演等活动,且在玩玩、听听、做做、奏奏、想想的活动中活跃思维,加强记忆,发挥主体作用。在玩中讲纪律,懂得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会唱、会弹,要在老师那里通过,要在舞台上见。
(一)培养“小歌唱演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上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才能展示的平台,不仅能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且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课堂中我经常给孩子创设表演、展示的舞台空间。比如请学生上台演唱、表演歌曲、戏剧表演等各种活动。刚开始我总看到孩子们上台是弯着腰,眼睛看地面,手不知放在哪里等这样或那样的情景。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在我的提醒下进步许多:自信了,站在舞台上像小歌星一样自由洒脱,眼睛敢于和观众交流,双手时不时地还做出一两个动作来。更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都学会做一个文明的观众了,当同学在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同学会安静地听、认真地看,最后还会自发给予鼓励的掌声。我想,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他们的自信会与日俱增,他们的综合素养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培养“小演奏家”——演奏口风琴
科尔曼认为,孩子是为了高兴而唱,他们会唱的歌曲在演奏中会给予很好的帮助。的确,他们能准确地唱出来,也能很好地演奏,唱是奏的基础。因此,这时候,要教会他们认识简谱,告诉键盘规律,由浅到深(节奏最简单、音符两三个组成的小曲到节奏丰富的乐曲),把一些会唱的曲目,经过自己琢磨、自己去玩。在教学活动中,我邀请学生上台表演,也可以分组活动。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长,明确各个组员的任务。在分组活动时,要让师生之间的合作共进,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是在分享对方的快乐、交流双方感情、开启各自的智慧、碰撞彼此心灵的学习跑道上携手共进的一个统一体。教学中,学生的呼应、学生的活动、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创新,都将不断地激活教学,给老师以新的灵感,促使老师不断进步。
三、成型阶段
我认为在高年级时,孩子们有了对音乐的追求、渴望,应介绍他们找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来补充他们的营养,让他们在想象、创作的天空中翱翔。“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要为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保护和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但是,高年级的孩子们就不大愿意参与较简单的表现活动了,这时候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适宜他们参与学习的活动与问题,诱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鼓励他们的活动成果。
总之,“玩、游戏状态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玩音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学会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意念;学会了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學会了创造的意识……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尊重爱护孩子们的天性。虽教无定法,但也要有法,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从音乐本体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多用问题引领,启发学生思维,多设计参与性的创造活动,多给学生一些空间,放手让孩子们想象、创造、设计、表演,让孩子们在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里翱翔!
一、初级阶段
应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完成。由于孩子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一堂课的内容应丰富多彩,既唱、跳、创作、又要演奏,他们必须将学到的知识在这些活动中组织起来,从各方面来培养习惯和发展技能。
(一)玩节奏朗诵、玩语气、玩各种声响
1.玩节奏朗诵
就是开发人的与生俱有的节奏感潜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平衡发展,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自控把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第一课《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教学,很重要。老师使用打击乐器,伴随有节奏的语言进行提问,学生要有节奏地回答自己的名字,这就需要他们敏锐的反应力。有些孩子不知所措,老师就要给他们信心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这项游戏当中完成“玩”的目的。
2.玩语气
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常言道:“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指通过说话就能听出言语词义背后的意图、态度。如《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成小红云,飞向蓝天,亲亲你。真——美丽;照——大地;飞——向;亲——亲。这些词让孩子们联想到见到妈妈穿上新衣服,赞许的语气;阳光降下大地的情景;“飞”的动态;亲妈妈的样子(短暂而甜美)。孩子就会从这些玩当中从此爱上音乐。
3.玩各种声响
就是让孩子们将听到的声音印象用嗓音模仿出来,如动物的叫声、鸣笛、喇叭、铃声和各种物体撞击声响。当代这种声响游戏被“现代派”的声响作品所使用,这种教法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如模仿各种的风声、笑声、雨声……,老师指挥图示、学生模仿出各种强弱、长短要求的声效;或者用嗓音声响“讲”故事,先给他们一个题目。如课本情景剧《大鹿》,全班分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编“故事”,一起表演,有场景描述,分角色,会引发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积极性。
(二)玩唱歌、玩声音的控制
在各种音乐训练中,唱歌体验是绝对必需的。美国音乐教育学家科尔曼认为,儿童最好的学习歌唱方式是在他想要去唱、去模仿的情况下,在他唱歌时,不要老是提醒他“有个别音已跑调”等,不要造成紧张状态。所以,学生学唱歌前,教师一定强调他们要倾听。在这环节中,我很喜欢邀请个别学生当众跟伴奏来演唱,一人一段,紧接着,话筒放在哪个孩子的嘴前就唱,孩子们的兴致就高了,鼓励他们一定唱得好,不能认输。哈哈!效果真的很不错!热闹极了!成为他们盼望的一环。什么自信心、表现力、节奏感、敏捷的反应力等,都能培养到啦!
二、发展阶段
在中年级音乐教育中进行。孩子通过低年级玩音乐经历,初步有了上音乐课的习惯,并且爱上音乐课,愿意跟着老师进入玩技巧技能的阶段。在一堂课中,采用“留给学生十分钟”的方法,让他们在十分钟之内开展做游戏、开演奏会、情境表演等活动,且在玩玩、听听、做做、奏奏、想想的活动中活跃思维,加强记忆,发挥主体作用。在玩中讲纪律,懂得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会唱、会弹,要在老师那里通过,要在舞台上见。
(一)培养“小歌唱演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上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才能展示的平台,不仅能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且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课堂中我经常给孩子创设表演、展示的舞台空间。比如请学生上台演唱、表演歌曲、戏剧表演等各种活动。刚开始我总看到孩子们上台是弯着腰,眼睛看地面,手不知放在哪里等这样或那样的情景。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在我的提醒下进步许多:自信了,站在舞台上像小歌星一样自由洒脱,眼睛敢于和观众交流,双手时不时地还做出一两个动作来。更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都学会做一个文明的观众了,当同学在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同学会安静地听、认真地看,最后还会自发给予鼓励的掌声。我想,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他们的自信会与日俱增,他们的综合素养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培养“小演奏家”——演奏口风琴
科尔曼认为,孩子是为了高兴而唱,他们会唱的歌曲在演奏中会给予很好的帮助。的确,他们能准确地唱出来,也能很好地演奏,唱是奏的基础。因此,这时候,要教会他们认识简谱,告诉键盘规律,由浅到深(节奏最简单、音符两三个组成的小曲到节奏丰富的乐曲),把一些会唱的曲目,经过自己琢磨、自己去玩。在教学活动中,我邀请学生上台表演,也可以分组活动。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长,明确各个组员的任务。在分组活动时,要让师生之间的合作共进,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是在分享对方的快乐、交流双方感情、开启各自的智慧、碰撞彼此心灵的学习跑道上携手共进的一个统一体。教学中,学生的呼应、学生的活动、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创新,都将不断地激活教学,给老师以新的灵感,促使老师不断进步。
三、成型阶段
我认为在高年级时,孩子们有了对音乐的追求、渴望,应介绍他们找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来补充他们的营养,让他们在想象、创作的天空中翱翔。“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要为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保护和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但是,高年级的孩子们就不大愿意参与较简单的表现活动了,这时候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适宜他们参与学习的活动与问题,诱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鼓励他们的活动成果。
总之,“玩、游戏状态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玩音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学会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意念;学会了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學会了创造的意识……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尊重爱护孩子们的天性。虽教无定法,但也要有法,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从音乐本体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多用问题引领,启发学生思维,多设计参与性的创造活动,多给学生一些空间,放手让孩子们想象、创造、设计、表演,让孩子们在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里翱翔!
- 【发布时间】2022/8/15 10:16:18
- 【点击频次】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