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水平、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精心备课,教好“美术鉴赏”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恰当的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课堂指挥技巧、语言技巧和设计技巧都很重要。教师对教材作品还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以此设计教学,美术鉴赏课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教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鉴赏作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鉴赏教学应当是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二、授课时重视点拨,更重视互动,
做到讲授与互动相互融合。过去,笔者在上欣赏课时,认为学生能接触大量的世界名画、经典作品,接受艺术的熏陶,无疑是视觉盛宴。想到自己大学时才接触欣赏课,和现在还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相比,深感现在的高中生太幸福了。但上了几节课后,发现教学效果并非笔者想象的那么好,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画而已,至于怎样感悟美,评价美,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每次上课就展示大量美术作品,使学生“博览群画”,以为量的积累总会有质的改变。哪知这样非但没有拓宽学生的视野,反而检查旧知的时候,
学生对上节课的作品印象并不深刻。说明大量浏览作品能一时刺激学生的视觉,满足其好奇心,但不能让他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新课改以来,笔者调整了原先的教学思路,每节课有重点地介绍代表性画家及作品,例如西19世纪的绘画流派繁杂,笔者把每个流派挑出一两个,如塞尚、梵高之类的著名的画家,然后介绍画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特点等,学生记忆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另外为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笔者还把同时期的文学流派、音乐流派作简要介绍。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讲解20世纪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抽象画,当笔者说到这是根据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创作而成的,学生瞠目结舌,他们被听觉与视觉两种艺术形式能完美结合在一起惊呆了。课堂互动时,笔者尽量让学生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尽管有时不全面,毕竟他们迈出了从“听众”到“鉴赏者”的第一步。有笔者的及时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互动蔚然成风,课堂生动活跃。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在美术课上讲台不仅仅属于老师,还是学生的舞台,老师给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这时学生总是很兴奋,掌声不断,也为课堂添上一份色彩……”
三、美术鉴赏是着眼于生命的教育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帮助他们学习适时建构自己理想,并努力做到使现实与理想吻合,达成自我实现,迸发出生命的光辉。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
美术教育在个体生命成长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进行“人”的教育和“美”的教育,才能彻底实现它的课程价值和育人价值。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因为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美好祈愿。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必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也就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实现生命的意义,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当老师们都这样行动起来时,我们的学生们就能够更健康、更自信、更乐观的成长。让学生们在和煦的阳光下,新鲜的空气和自然的美景中畅快的表现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例如:伟大艺术家凡高在精神病发作时,仍作画不止,体现出他对艺术事业的狂热,他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奉献精神被世人所知后,感动了整个世界。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为己任,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互动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探讨美育教育的真谛,通过不断探求未知知识,为学生个人素养提高、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有用人才。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水平、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精心备课,教好“美术鉴赏”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恰当的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课堂指挥技巧、语言技巧和设计技巧都很重要。教师对教材作品还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以此设计教学,美术鉴赏课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教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鉴赏作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鉴赏教学应当是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二、授课时重视点拨,更重视互动,
做到讲授与互动相互融合。过去,笔者在上欣赏课时,认为学生能接触大量的世界名画、经典作品,接受艺术的熏陶,无疑是视觉盛宴。想到自己大学时才接触欣赏课,和现在还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相比,深感现在的高中生太幸福了。但上了几节课后,发现教学效果并非笔者想象的那么好,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画而已,至于怎样感悟美,评价美,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每次上课就展示大量美术作品,使学生“博览群画”,以为量的积累总会有质的改变。哪知这样非但没有拓宽学生的视野,反而检查旧知的时候,
学生对上节课的作品印象并不深刻。说明大量浏览作品能一时刺激学生的视觉,满足其好奇心,但不能让他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新课改以来,笔者调整了原先的教学思路,每节课有重点地介绍代表性画家及作品,例如西19世纪的绘画流派繁杂,笔者把每个流派挑出一两个,如塞尚、梵高之类的著名的画家,然后介绍画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特点等,学生记忆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另外为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笔者还把同时期的文学流派、音乐流派作简要介绍。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讲解20世纪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抽象画,当笔者说到这是根据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创作而成的,学生瞠目结舌,他们被听觉与视觉两种艺术形式能完美结合在一起惊呆了。课堂互动时,笔者尽量让学生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尽管有时不全面,毕竟他们迈出了从“听众”到“鉴赏者”的第一步。有笔者的及时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互动蔚然成风,课堂生动活跃。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在美术课上讲台不仅仅属于老师,还是学生的舞台,老师给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这时学生总是很兴奋,掌声不断,也为课堂添上一份色彩……”
三、美术鉴赏是着眼于生命的教育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帮助他们学习适时建构自己理想,并努力做到使现实与理想吻合,达成自我实现,迸发出生命的光辉。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
美术教育在个体生命成长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进行“人”的教育和“美”的教育,才能彻底实现它的课程价值和育人价值。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因为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美好祈愿。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必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也就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实现生命的意义,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当老师们都这样行动起来时,我们的学生们就能够更健康、更自信、更乐观的成长。让学生们在和煦的阳光下,新鲜的空气和自然的美景中畅快的表现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例如:伟大艺术家凡高在精神病发作时,仍作画不止,体现出他对艺术事业的狂热,他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奉献精神被世人所知后,感动了整个世界。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为己任,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互动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探讨美育教育的真谛,通过不断探求未知知识,为学生个人素养提高、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有用人才。
- 【发布时间】2022/8/15 10:15:40
- 【点击频次】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