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在人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一堂课的导入设计得好与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和实习学生的非正式访谈,以及分析同班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教案,并且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不同年级导入方法的设计和选择,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和课型的不同设计和选择导入方法,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导入方法,以及教学导入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从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导入设计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在人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每一堂课的质量,每一堂课的教学水平,都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和态度,且都是教师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桥梁,它是经营整个课堂的第一道关卡。我在实习过程中听了好多课也亲自讲了几节课,根据实习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对听课记录的分析、总结发现,设计导语,不同年级应设计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和课型的不同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并且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等方面认真着手,切合实际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小学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l2岁,过了l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一开始,教师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二、利用旧知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的教学课题。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导入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作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故事设疑导入
故事、设疑导入在引入新知识时,给学生讲个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思考,引出规律。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导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新课前,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分桃子,而且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一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握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懑状态了,然后吴老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桃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桃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这样的情境创设以其“挑战性”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学生的心从平静到波澜跌宕起伏,主动学习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了。
四、用多媒体创设有趣情境导入
多媒体(视频、音乐、图像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用教师语言的描述不够生动具体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图创设成动态的情境。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2+1,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好象是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的得以突破。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针对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乐此不疲。”
五、纠错导入
即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练习,再分析,使大家明白错误出现在何处以及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课堂导入包含着多种教学智慧,每一节课的导入方式都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不能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更不能为了精彩而过度夸张地导入。导入不需要华丽,而是要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使学生的大脑能够有效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导入设计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在人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每一堂课的质量,每一堂课的教学水平,都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和态度,且都是教师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桥梁,它是经营整个课堂的第一道关卡。我在实习过程中听了好多课也亲自讲了几节课,根据实习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对听课记录的分析、总结发现,设计导语,不同年级应设计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和课型的不同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并且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等方面认真着手,切合实际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小学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l2岁,过了l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一开始,教师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二、利用旧知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的教学课题。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导入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作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故事设疑导入
故事、设疑导入在引入新知识时,给学生讲个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思考,引出规律。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导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新课前,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分桃子,而且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一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握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懑状态了,然后吴老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桃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半个桃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这样的情境创设以其“挑战性”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学生的心从平静到波澜跌宕起伏,主动学习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了。
四、用多媒体创设有趣情境导入
多媒体(视频、音乐、图像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用教师语言的描述不够生动具体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图创设成动态的情境。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2+1,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好象是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的得以突破。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针对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乐此不疲。”
五、纠错导入
即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练习,再分析,使大家明白错误出现在何处以及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课堂导入包含着多种教学智慧,每一节课的导入方式都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不能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更不能为了精彩而过度夸张地导入。导入不需要华丽,而是要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使学生的大脑能够有效思考。
- 【发布时间】2022/8/15 10:11:58
- 【点击频次】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