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
【正文】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无处不在,因此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时我们要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中,我们更要注重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
一、何为生活化教学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开展所属学科教学活动的方式,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人翁意识,做到活学、乐学、轻松学,学而有得。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不断进步。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用生物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如何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很多同学可能会立刻回答道:“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生产产量。”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根据我们所学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在棉花地里种植芝麻、香瓜等,利用成长期的差异来获取高产量;在栽种晚稻前种植大棚西瓜,通过交错采光的技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将高矮农作物搭配种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方法得出的结论。
(二)用生物知识辨别人体中的机能运动
斑马发现敌害后能够迅速奔逃,含羞草可以对刺激做出人类般的迅速反应,这都是由生物的特征所决定的。蚯蚓在土壤中活动,通过自身运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其粪便更是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这便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学习细胞的组成结构时,我们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细胞,从而得出细胞膜具有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的作用。
(三)用生物知识开拓视野
在我们外出旅行时,经常会发生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感到措手不及。而现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我们能从课本的基本知识举一反三中得知,肠道有炎症的人不能像正常人一般进食、吸收营养物质,但排尿、出汗又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腹泻也会大量排出水分,造成人体内部细胞生活环境的恶化,可以补充一些葡萄糖生理盐水和抗生素,让问题轻松解决。
生物贴近生活,而如今我们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将极大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有效的去实施呢?下面将对此提出一些方案、对策。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将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而老师只要给他们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的生物知识和经历,自己不断去探究,从而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生物这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甚至于可以说它是“支撑”我们身体运作的一部分。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趣事来引入这节课的主题,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它喜欢生活在水流不大的水沟或者池塘里,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在稻田灌水期间,寻找田中的旧稻茬,用广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随后放进几根旧稻草,这样的水中往往会有许多草履虫。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实验教学案例,使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生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二)贴近生活,动手实践
带领同学们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动手实践、分析,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观察七星瓢虫的形态和身体结构,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观察七星瓢虫的模型,再进行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七星瓢虫形态和身体结构的结论。但是有时候,真理是很难用眼睛看到的,它必须我们亲身去做实验,去体会。将几只七星瓢蟲罩在透明的容器中,在容器的另一端放入糖果,分配一组同学观察七星瓢虫接下来的动向,探究七星瓢虫是否能够靠触角辨别气味。另一边,我们同样的将几只七星瓢虫放在透明容器里,但不一样的是,这次我们要剪去它的触角,看看在没了触角后七星瓢虫是否会向白砂糖移动。由此一来,我们便能知道七星瓢虫是否依靠触角进行呼吸。
我想,进行了此次试验后,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个结论印象深刻,并且记忆时间非常久远。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有效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其学习兴趣,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是指日可待的。
(三)完善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电子化教学占据了教学方式的半壁江山。除了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大部分学校都已经是用上了多媒体设备,这不仅能够实时查阅资料,获取第一手学习信息,更能将知识立体化、规范化,降低学习的难度。还是上面的提到的七星瓢虫案例,进行多媒体设备的教学,走进生活化的自然世界,探索奥妙。
播放七星瓢虫生活习性短片,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它的生活习惯;三维立体模型解剖七星瓢虫的形状结构,直观的看到它的外形。搜索一些各式各样的七星瓢虫图片,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很多生物虽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但是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并不能亲身接触。这时,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直观的展示生物结构,通过动态视频演示了解生活习惯,多渠道的展示出生物学的奥妙。
概括来说,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们应注意生活化生物教学的作用,使同学们在动手实践、探索反思中高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带着同学们一起动手做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还有很多很多的方式,立足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意识。
总之,并非所有初中生物知识都能够生活化,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材料都能够被我们所运用,服务于生物教学活动,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两者的平衡点才是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一、何为生活化教学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开展所属学科教学活动的方式,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人翁意识,做到活学、乐学、轻松学,学而有得。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不断进步。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用生物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如何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很多同学可能会立刻回答道:“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生产产量。”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根据我们所学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在棉花地里种植芝麻、香瓜等,利用成长期的差异来获取高产量;在栽种晚稻前种植大棚西瓜,通过交错采光的技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将高矮农作物搭配种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方法得出的结论。
(二)用生物知识辨别人体中的机能运动
斑马发现敌害后能够迅速奔逃,含羞草可以对刺激做出人类般的迅速反应,这都是由生物的特征所决定的。蚯蚓在土壤中活动,通过自身运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其粪便更是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这便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学习细胞的组成结构时,我们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细胞,从而得出细胞膜具有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的作用。
(三)用生物知识开拓视野
在我们外出旅行时,经常会发生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感到措手不及。而现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我们能从课本的基本知识举一反三中得知,肠道有炎症的人不能像正常人一般进食、吸收营养物质,但排尿、出汗又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腹泻也会大量排出水分,造成人体内部细胞生活环境的恶化,可以补充一些葡萄糖生理盐水和抗生素,让问题轻松解决。
生物贴近生活,而如今我们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将极大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有效的去实施呢?下面将对此提出一些方案、对策。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将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而老师只要给他们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的生物知识和经历,自己不断去探究,从而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生物这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甚至于可以说它是“支撑”我们身体运作的一部分。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趣事来引入这节课的主题,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它喜欢生活在水流不大的水沟或者池塘里,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在稻田灌水期间,寻找田中的旧稻茬,用广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随后放进几根旧稻草,这样的水中往往会有许多草履虫。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实验教学案例,使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生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二)贴近生活,动手实践
带领同学们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动手实践、分析,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观察七星瓢虫的形态和身体结构,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观察七星瓢虫的模型,再进行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七星瓢虫形态和身体结构的结论。但是有时候,真理是很难用眼睛看到的,它必须我们亲身去做实验,去体会。将几只七星瓢蟲罩在透明的容器中,在容器的另一端放入糖果,分配一组同学观察七星瓢虫接下来的动向,探究七星瓢虫是否能够靠触角辨别气味。另一边,我们同样的将几只七星瓢虫放在透明容器里,但不一样的是,这次我们要剪去它的触角,看看在没了触角后七星瓢虫是否会向白砂糖移动。由此一来,我们便能知道七星瓢虫是否依靠触角进行呼吸。
我想,进行了此次试验后,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个结论印象深刻,并且记忆时间非常久远。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有效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其学习兴趣,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是指日可待的。
(三)完善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电子化教学占据了教学方式的半壁江山。除了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大部分学校都已经是用上了多媒体设备,这不仅能够实时查阅资料,获取第一手学习信息,更能将知识立体化、规范化,降低学习的难度。还是上面的提到的七星瓢虫案例,进行多媒体设备的教学,走进生活化的自然世界,探索奥妙。
播放七星瓢虫生活习性短片,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它的生活习惯;三维立体模型解剖七星瓢虫的形状结构,直观的看到它的外形。搜索一些各式各样的七星瓢虫图片,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很多生物虽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但是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并不能亲身接触。这时,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直观的展示生物结构,通过动态视频演示了解生活习惯,多渠道的展示出生物学的奥妙。
概括来说,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们应注意生活化生物教学的作用,使同学们在动手实践、探索反思中高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带着同学们一起动手做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还有很多很多的方式,立足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意识。
总之,并非所有初中生物知识都能够生活化,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材料都能够被我们所运用,服务于生物教学活动,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两者的平衡点才是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 【发布时间】2022/8/15 10:11:33
- 【点击频次】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