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立德树人视域下家校互动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探究家校互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探讨了更新培育观念、完善家校联合机制、加强家长专业指导三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家校互动;立德树人;促进
立德树人是当前一切培育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扛起立德树人的培养重任。而学校、家庭又是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环境,更应挑起立德树人重任。我们知道,影响立德的重要因素就是心理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优秀的品德,更不会成为我们国家人才培养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学生。因此,立德先育人,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疫情下,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缓解学习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就成为我们学校和家庭这两大培育主体的重要责任。
但近年来我们发现,学校、家庭二者之间在培育学生成长中的合作互动并未取得有效实施,教育效果也不明显,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显存在着家校互动方式单一、制度不健全、频繁太小、本质偏离失位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如易冲动、孤僻、对立性强、不乐于交友、难于管教、厌学、兴趣缺乏、情绪低落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自身学习也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对学校、家庭实现党的教育基本任务——立德和树人两件重任的完成更是带来不小影响。因此,作为培育主体的学校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打造“三教联合”育人模式,特别是携手家庭与学生家长合作互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在培养人的问题,传统教育观念在不同的人的思想上却是出奇的一致,教师的观念是“应试”,家长的观念是“求分”,二者共同点就是让学生获得好成绩。作为教育两大主体,家长和教师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如果仍不改急功近利取向就很可能在新的教育问题出现时就会措手不及,近年来普遍出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给很多家长和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甚至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培育主体的家长和教师就要及时转变育人观念,以素质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各自阵地作用(家长的阵地在家庭,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在学校),让学生获得一片利于自身心理、生理都可和谐发展的一片蓝天。同时,我们教师和家长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合作互动中还有转变这样两种观念。
第一,在实践中,许多父母都觉得,教育只是学校的职责,只要把孩子交出去就行。一心“望子成龙”的他们只重视或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忽视了他们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变化。为此,应转变教育这种只看分数不注重人发展的培育观念,切实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以家庭为阵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第一任教师作用而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
第二,作为学校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或科任或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危害性的认知,把心理健康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家长会、宣传手册等形式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指导他们更新以分数论优劣的观念,增强他们心理健康在实现学生成龙成凤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为此,作为学校立德树人践行者的教师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强与家庭的协作互动意识形成,促进家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达成共同培育共识。
二、完善家校联合机制,形成合作互动常态
健全的联合机制是保证家校合作互动等一切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所在,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常态化教育,同样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家校联合机制来促进常态化开展。传统家校互动往往是偶然的,间隔的,或开学或期末。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生的今天,对于各种思潮不断冲击思想不成熟学生的今天,更应加强合作互动常态形成,让家长和教师合作互动实现按时按约进行。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生的今天作为两大培育阵营要及时建立健全科学的心理健康合作关系,并以这种合作互动机制为导向,确定心理健康实施的目的和方法、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增强家长参与频率,得到家庭支持与配合,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小事变大,出现核人听闻后果。
三、加强家长专业指导,增强心理健康培育合力
现目前,经过多轮县级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学校班主任、德育办以及思政等教师都获得了不少心理健康辅导培训知识,其方法得到了增添,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这一块大多还是一片空白,其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也常常不知所措,即使做出一些努力,但方法也大多不科学,甚至采用了一些偏激的方法,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学校,要通过家校合作互动的机会加强家长心理健康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学校心理教育培训活动和亲子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家长要主动,不能把问题交给学校,要及时主动与班主任、与教师、学校沟通。学校也要开通家校合作互动新平台,新途径,现目前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如QQ家长群、微信群、钉钉等都可以作为家校合作互动的有效平台。家长参与了,人多了,心理健康培育合力就可得到显著增强。
树人先立德。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要增强家校互动频次和有效性是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我们不仅要更新育人观念,充分认识在当前时期创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化解方法的重要性,更要在家效合作互动上作文章,增强培育合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启章,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中学家校合作模式的策略探讨[J].中国教工,2019年。
[2]黄海芳,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7年。
注:本文系广安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题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家校互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研究成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家校互动;立德树人;促进
立德树人是当前一切培育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扛起立德树人的培养重任。而学校、家庭又是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环境,更应挑起立德树人重任。我们知道,影响立德的重要因素就是心理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优秀的品德,更不会成为我们国家人才培养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学生。因此,立德先育人,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疫情下,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缓解学习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就成为我们学校和家庭这两大培育主体的重要责任。
但近年来我们发现,学校、家庭二者之间在培育学生成长中的合作互动并未取得有效实施,教育效果也不明显,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显存在着家校互动方式单一、制度不健全、频繁太小、本质偏离失位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如易冲动、孤僻、对立性强、不乐于交友、难于管教、厌学、兴趣缺乏、情绪低落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自身学习也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对学校、家庭实现党的教育基本任务——立德和树人两件重任的完成更是带来不小影响。因此,作为培育主体的学校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打造“三教联合”育人模式,特别是携手家庭与学生家长合作互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在培养人的问题,传统教育观念在不同的人的思想上却是出奇的一致,教师的观念是“应试”,家长的观念是“求分”,二者共同点就是让学生获得好成绩。作为教育两大主体,家长和教师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如果仍不改急功近利取向就很可能在新的教育问题出现时就会措手不及,近年来普遍出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给很多家长和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甚至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培育主体的家长和教师就要及时转变育人观念,以素质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各自阵地作用(家长的阵地在家庭,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在学校),让学生获得一片利于自身心理、生理都可和谐发展的一片蓝天。同时,我们教师和家长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合作互动中还有转变这样两种观念。
第一,在实践中,许多父母都觉得,教育只是学校的职责,只要把孩子交出去就行。一心“望子成龙”的他们只重视或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忽视了他们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变化。为此,应转变教育这种只看分数不注重人发展的培育观念,切实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以家庭为阵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第一任教师作用而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
第二,作为学校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或科任或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危害性的认知,把心理健康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家长会、宣传手册等形式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指导他们更新以分数论优劣的观念,增强他们心理健康在实现学生成龙成凤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为此,作为学校立德树人践行者的教师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强与家庭的协作互动意识形成,促进家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达成共同培育共识。
二、完善家校联合机制,形成合作互动常态
健全的联合机制是保证家校合作互动等一切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所在,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常态化教育,同样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家校联合机制来促进常态化开展。传统家校互动往往是偶然的,间隔的,或开学或期末。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生的今天,对于各种思潮不断冲击思想不成熟学生的今天,更应加强合作互动常态形成,让家长和教师合作互动实现按时按约进行。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生的今天作为两大培育阵营要及时建立健全科学的心理健康合作关系,并以这种合作互动机制为导向,确定心理健康实施的目的和方法、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增强家长参与频率,得到家庭支持与配合,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小事变大,出现核人听闻后果。
三、加强家长专业指导,增强心理健康培育合力
现目前,经过多轮县级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学校班主任、德育办以及思政等教师都获得了不少心理健康辅导培训知识,其方法得到了增添,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这一块大多还是一片空白,其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也常常不知所措,即使做出一些努力,但方法也大多不科学,甚至采用了一些偏激的方法,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学校,要通过家校合作互动的机会加强家长心理健康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学校心理教育培训活动和亲子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家长要主动,不能把问题交给学校,要及时主动与班主任、与教师、学校沟通。学校也要开通家校合作互动新平台,新途径,现目前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如QQ家长群、微信群、钉钉等都可以作为家校合作互动的有效平台。家长参与了,人多了,心理健康培育合力就可得到显著增强。
树人先立德。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要增强家校互动频次和有效性是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我们不仅要更新育人观念,充分认识在当前时期创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化解方法的重要性,更要在家效合作互动上作文章,增强培育合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启章,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中学家校合作模式的策略探讨[J].中国教工,2019年。
[2]黄海芳,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7年。
注:本文系广安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题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家校互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22/8/15 10:10:24
- 【点击频次】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