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初中德育教育方法

 

【作者】 袁 击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学生的教育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能够通过培养学生品德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德育教育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创新教育;教育方法
  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教书育人不再注重应试教育而更多地是注重素质教育,为社会培育优秀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新鲜的血液。因此,重视德育教育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规范师风师德,为学生树立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风范是德育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树立正确的师风师德,才能深化学生对于道德品质的认知。因此,学校应当积极进行师风师德建设,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利用多渠道德育途径,形成德育特色
  根据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年龄等特征,初中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首先,是进行内容的创新。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传记举例子进行引导,在挖掘人物发展的状态下用德育的教育进行描述。比如,讲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作者在描写该人物守护唐僧去西藏取经的故事中,许多细节表示出了尊师重道的一面。挖取此类德育内容便于德育渗透,德育教育。其次,合理利用校内的资源匹配德育教育,如联合各学科的老师在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引导,形成德育合力。再次,充分地调动学校外部的资源,进入户外的德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进入非课堂的地域进行互动教育,进行德育培养。如带领学生下社区,进农场,入养老院等了解当地的生活状态,更好地尊重社会中的每个工作岗位。最后,根据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开设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校本课程,针对年龄的成長状态划分不同的德育内容,创新地形成一定的地方特色,校本特色。
  三、关注学生心理,灵活进行德育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同样也是迈向人生的转折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由于其心智还不成熟,容易造成固执和偏激。因此,单纯的道德说教显然是不明智也不科学的。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这样,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时候的德育工作既要有序又要灵活,掌握好“无声”与“有声”方法的运用,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教师并不必须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合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凸显出来,会让不少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并开始用评判的视角审视周遭,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对教师和家长产生抵制情绪,即所谓的“叛逆期”。此时,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爱与耐心,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心理遇挫的学生应凭借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及早发现,并选择合适的地点时机与学生诚恳地谈心,用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去激发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快乐投入到学习生活交际中。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也可充分发挥其年龄的优势,展现友情,亲情的关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体验到情感的归属。总之,教师德育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尽管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教师应秉持一份耐心与智慧,灵活应变学生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把握德育教育热点,利用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要善于抓住当前的德育教育热点,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通过班团会活动加强学生的德管教育。例如,针对当下劳动教育弱化、单一化、浅表化、机械化等问题,为了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高学生劳动热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在安全有保的情况下,开展我爱劳动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植树节时带领学生去植树,植树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爱护植物,爱护环境;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清洁社区的活动,不仅能够让他们的心智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理解清洁工人的辛苦,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爱护环境。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每个学生的德育基础进行跟踪考察,从而保障学生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素养;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逐渐改变自己。再如,“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但是很少有人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所以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学会感恩。例如,在晚上睡觉之前给父母洗脚,感谢他们每天的辛苦劳动换来我们幸福的生活;通过家庭走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让他们学会感恩。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初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但是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应当注意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出现教育走形式、做样子的情况,从多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优化德育的质量,为初中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2/8/15 10:10:13
  • 【点击频次】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