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唐启旭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新街综合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需要将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渗透到教学中。同时,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教学环境,让民族精神在学生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
  关键词: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小学教育无疑非常重要,小学生已经开始对整个世界形成一种基础的情感价值观,其品格也在逐步的养成中,而这便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最好的时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学生们愿意去学习语文,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全面了解,而不仅仅是为了顺利交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中国本土文化的教学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1.1 师资力量薄弱。以现今的小学语文老师来看,主要是年轻的老师居多,往往会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课本教材方面,如此在展开文化渗透方面便显得有些吃力。在一些偏远的区域还存在着一位老师要展开多门学科的授课,这种情况下更是没有精力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
  1.2 教学模式单一。由于思维模式的影响,通常老师都会把侧重点放在依据教学大纲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这就使得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如此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时往往无法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并且一些老师未能够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展开研究,也不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构建出对应的教学方案,这种情况下必然无法因材施教,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而言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1 要转变观念,弘扬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传承,其实是一个触动历史生命、唤醒远古灵魂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跟上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敢于刻苦课程,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素材,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灌输浓厚的传统文化情怀。
  2.2 引入丰富活动,带动学生参与。如何在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如何进一步唤醒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力,也是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重要课题,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才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热情不足,自然会影响到最终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效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通过引入丰富化活动,同时积极地强化活动组织和实施,更好的借助活动来带动学生参与,给予学生更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体验,实现传统问哈教育效益和质量的有效化提升。
  2.3 摘抄文化笔记,增加学生文化面。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也难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老师就需要扩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的将课外的文化知识摘抄在笔记中,做好及时记录,还可以不定时的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多传统文化的意蕴。比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本文寓言故事相近的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在进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阐述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将自己收集到的寓言故事分享给大家。老师通过整理学生搜集的资料做出简单的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中可以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老师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竞赛或者举办文化展览的形式,吸引学生将自己记录的传统文化展示出来,扩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
  2.4 立足古文意蕴,了解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古文内容,其中大部分内容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知识,这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增强古代语文内容直观性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哲学文化的有效渗透。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古文《学弈》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应首先避免逐字向学生讲解古文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专心致志”的内容。例如,他们可以直接指出学生在个人锻炼中是间歇性的,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游戏时间方面很难控制自己,然后结合这篇古代文章的内容来说明个人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播放《学弈》的相关动画内容。然后,在视听化教学语言和现实案例的双重指导下,学生可以对本文的内容形成更直观的理解。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中专心致志、认真学习品质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2.5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除了在课上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之外,教师还可以对传统文化组织相关活动,比如,教师在平时授课之余,可以抽出活动课来组织诗词演讲,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整理,让学生自己准备对古诗词的理解等文章。教师在准备相关活动时,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奖励机制,比如第一名奖励本子,第二名奖励一支笔等,这样能够增加学生争夺第一的积极性,在后期的演讲比赛当中也会尽全力去争夺第一。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体验传统文化“剪纸”,教师带领学生体验这种平时学生很难接触到的活动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还应保证学生安全,要从简单的剪纸作品开始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的操作安全,还能再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推动学生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情。
  小学语文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它不光为所有学科打下基础,更是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学当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是特别重要的,也是特别正确的一个决定。从小就去教授学生去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耳濡目染,那么势必将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个吸收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72-75.
  [2]刘志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9):27-28.
  [3]马秀平.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4):41-42.
  • 【发布时间】2022/7/18 8:48:30
  • 【点击频次】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