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

 

【作者】 周 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也认识到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合社会发展的。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不可缺的教育内容――音乐器乐教学如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努力在器乐教学中寻找突破。在多年的音乐器乐教学实践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通过器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更好审美情趣、珍惜美并创造美,在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
  重视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器乐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相信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有高度的认识,关键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功能。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以竖笛为学具进行器乐教学,下面谈谈我对器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器乐学习的目标
  器乐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演奏家,而是通过器乐学习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领悟力和审美力。教师是学习器乐的导师,不应是逼迫学生重复机械操作的监工。器乐教学一定要注意以科学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乐器演奏技巧。竖笛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触键方法,能灵活运用指法,能演奏不同节奏旋律,帮助理解音乐,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课堂教学中,器乐是作为学具来辅助学习的,通过器乐学习,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重、难点。如旋律中的大跳音程、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三连音等,可先用竖笛吹奏,学生对音准、节奏都熟练掌握后便能更快地学会歌曲,理解歌曲。欣赏音乐作品时,也可借助竖笛吹奏旋律片段,主题音乐,加深音乐记忆,使学生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情绪,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多声部合唱也可通过分声部唱、奏、合奏,使学生更快的掌握音准,体会和声效果,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竖笛辅助教学,可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想象力,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器乐学生应尊重作曲家的意图、尊重那些在音乐作品中所固有的客观因素和不变的部分。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正确’表演,常常忘记了表演应因他们所教的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性和形象性而决定。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和解释艺术的本质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要,墨守陈规地追求所谓的“正确”表演很容易走向教条,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创新精神。认为自己对某些艺术问题的结论是唯一正确的,甚至认为完全理解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或柴科夫斯基作品的创作意图的老师,是不能担任艺术的指导者和音乐的教育者的。如果这样的教师真的无所不能,他的学生会认为无需再作探求,掌握老师所知道的就足够了,不可能再去追求创新。实际上,学生需要的不是那些自以为是“什么都懂”的教师,而是能传授探索创造方法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他们自身的想象力。 
  用广博的知识来武装器乐学生和让他们掌握音乐语言逻辑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必须让学生掌握历史和现代的文化知识。学生的创作个性都是从知识、文化和生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的。这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他们主要去影响学生的感情(这当然是很重要的),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直觉上,但这是一种失败的艺术教学。 教师必须要教学生怎样去创造并认识创造被解释的形象的规律,但不要忘记,教条式的“改正”和“精确”在艺术中跟无政府状态的专断是同样危险的。世界上伟大的艺术家们从来就不是规律的奴隶,但都清楚地知道约束他的艺术的那些规律。 一位古代哲学家曾经这样说到:“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话很有哲理性。学生的火把要靠教师点燃,燃料就是知识和文化,就是教师调动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所有明智的教师在教授技能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各方面知识都能够得到补充。这才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三、器乐教学让学生们更具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生活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器乐吹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的方式。对于某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已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种满足感。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几次,可收效甚微,怎么办好呢?于是,我拿来录音机,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孩子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孩子们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孩子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是发自内心的满足与自豪。让孩子们知道了个人的利益有时要服从整体的利益,为了整个活动更出色,就要互相团结、相互合作。
  总之,器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器乐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解释和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技能,形体变化和表情变化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全部内涵,给人们以最美好的享受。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调整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能力,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器乐表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当代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 【发布时间】2022/7/18 8:47:40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