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讨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作者】 钟仕文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福田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学困生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从学习到品德上对学困生实现转化,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管理质量。德育教育是转化学困生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方法,德育能够让孩子准确的分辨是非对错,保持孩子心灵的纯洁,让孩子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事物,德育还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德育;缺失原因;对策
  在小学教育中,学困生是教育的难点更是重点,学困生的转化往往难倒很多教师;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要求每个教育者必须认真严肃地对待学困生转化的问题,因为教育是一项灵魂塑造工程,通过教育尤其是德育途径实现对学困生的改造是小学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教育水平。
  1.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存在障碍,存在学业失能现象的学生群体,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
  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外界的言论和环境极易对其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学困生由于长期处于较大学习压力中,同时要面临来自周围人的质疑,常常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例如害怕学习、态度应付、对抗教师家长、不自信等,甚至严重的小学生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尤其当教学内容超出学困生的理解能力时,他们产生深深的疑惑,长期积累导致学业上受到挫折,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意识渐渐产生,导致学习的意志力减弱,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大部分学困生缺乏学习目标,对于未来人生没有清晰的规划,没有认识到知识对于今后人生的重要作用,面对人生态度消极。
  学困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还来自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很多学困生在困难境遇没有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相反,部分教师对于学困生的错误采取过于严厉的批评处罚措施,使学困生的畏惧心理加重;学困生与教师紧张的关系也导致德育教育的失效。部分家长忙于事业,忽视了对孩子学习的陪伴;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小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让小学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于学习。
  2.加强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学困生大多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信心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其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学困生大多缺乏学习动机,由于经常受到批评自卑感强,甚至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结合学困生的特点及德育教育缺失原因,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对学困生的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2.1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在学困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多关注他们平时的表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他们遇到的困难,及进给予帮助。老师给予学困生的关爱能够让学生充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营造师生间融洽的关系,让学困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教育的基础是爱,教师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学生也能在教师的爱中塑造正确的精神世界,从教师正确的言行举止中获得德育的潜移默化,从而自我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及时肯定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使其有动力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面对困难也有信心克服。教师及时地帮助能够将学生从困惑的泥潭中拉出来,降低其对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应尝试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找出德育的症结,让学困生消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使学困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通过德育教育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2.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进,应结德育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很多学困生很难融入班级集体,这也是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学习生活中,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找到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能。其实,很多学困生身上存在很多优点,比如他们很讲义气,但是由于采用的方法有时违反纪律,而导致他们反而原理集体;此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德育措施,引导学困生采取正确的方式帮助同学,使其能够融入整个班集体中,增加其集体归属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活动,让学困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找到集体荣誉感,从而更热爱集体,更有学习的动力,例如举行各类体育活动,在拔河比赛中使出浑身解数,在球类比赛中各显神通等;还可以将学困生与其他学生按比例分组建立学习小分队,并定期由学困生担任小分队队长,在队长的责任感中提升学困生的自我价值认同,使其在为集体贡献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也有其闪光点,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困生阳光的心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帮助学困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小学教师采取有效的德育措施,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与关爱,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黄素芳. 以爱育人,静待花开 ——小学学困生教育的缺失策略研究[J]. 青苹果, 2017(4X):34.
  [2]郑阿兰. 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学困生”转化探析[J]. 信息周刊, 2019(50):11.
  • 【发布时间】2022/7/18 8:39:38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