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广泛涉猎所学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技术的变革创造了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讲授《人类的形成》中“人类的出现”内容时,利用多媒体给出了三张图片“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非洲南方古猿”,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人类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东西方的人类起源传说有西方上帝造人说,东方有女娲造人说等。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紧接着再提问《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制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制造了女人夏娃,人类果真如此吗?人类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看书、议论,营造热烈、探究式的课堂氛围,激发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愉快的参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下载的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经过的地域用画的小帆船在经过的路线上行走,在路径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展示出时间和人物画像。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并且能记住时间和航海家名字,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便于学生广泛涉猎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能力。
如讲《罗斯福新政》这一节内容时,先用多媒体给出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时,苏联却“风景独好”?它对当时的西方国家有何影响?进而再播放录像: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名言,有关《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资料、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新政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企业怎样做才能得到“蓝鹰”标志?为什么罗斯福政府要这样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思维活跃开来,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此,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它在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如讲《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台湾人民期盼亲人团聚,中华民族渴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我通过课件制作,将大量史实融于幻灯片的当中,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地理关系图,又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配合地图展示在地图上,是学生既能直观地感受地感受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一衣带水的亲密地理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可感而易于动情的氛围。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还通过多媒体制作了大量海峡两岸感人至深的骨肉相逢和台湾同胞寻根问祖以及国共两党主席的握手瞬间画面,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震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处在历史氛围中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来临,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起很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再针对提纲提出的问题,检测出学生的阅读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很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能力的基础。
总之,教无定法,新课程也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需要广大同仁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实践,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学科与学科的互动,进而促进教与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技术的变革创造了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讲授《人类的形成》中“人类的出现”内容时,利用多媒体给出了三张图片“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非洲南方古猿”,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人类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东西方的人类起源传说有西方上帝造人说,东方有女娲造人说等。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紧接着再提问《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制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制造了女人夏娃,人类果真如此吗?人类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看书、议论,营造热烈、探究式的课堂氛围,激发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愉快的参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下载的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经过的地域用画的小帆船在经过的路线上行走,在路径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展示出时间和人物画像。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并且能记住时间和航海家名字,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便于学生广泛涉猎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能力。
如讲《罗斯福新政》这一节内容时,先用多媒体给出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时,苏联却“风景独好”?它对当时的西方国家有何影响?进而再播放录像: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名言,有关《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资料、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新政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企业怎样做才能得到“蓝鹰”标志?为什么罗斯福政府要这样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思维活跃开来,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此,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它在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如讲《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台湾人民期盼亲人团聚,中华民族渴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我通过课件制作,将大量史实融于幻灯片的当中,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地理关系图,又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配合地图展示在地图上,是学生既能直观地感受地感受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一衣带水的亲密地理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可感而易于动情的氛围。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还通过多媒体制作了大量海峡两岸感人至深的骨肉相逢和台湾同胞寻根问祖以及国共两党主席的握手瞬间画面,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震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处在历史氛围中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来临,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起很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再针对提纲提出的问题,检测出学生的阅读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很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能力的基础。
总之,教无定法,新课程也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需要广大同仁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实践,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学科与学科的互动,进而促进教与学的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22/7/18 8:39:01
- 【点击频次】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