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将美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内容的探讨,分别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优势、美在教学中的作用、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以及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将“美育教育”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美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美育渗透;创新;育人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便十分重视对于“体育”的学习。他把有军事和运动含义的“射”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就学校美育来说,他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是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同时教育部也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对体育教师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做到语言美、行为美、示范美,并给学生营造优美的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还应善于利用体育美的特点和体育教学所特有的形式,实施审美教育,用美感来开拓学生的胸襟,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发现美、实施美。
一、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校要塑造合格发展的人,美育教育是不可缺的,更应渗透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应感受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感受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参与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完整的体育教学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中特别注意。再次,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二、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学中有许多审美对象,教师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利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美的对象,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中形体美,掌握身体美的内容和辨别身体健康美的标准,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至塑造他们的心灵。
2.培养心灵美、行为美。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友爱,互相协调,忍耐、勇敢、机智、诚实等美德,无不对人的心灵,精神起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体育中表现出的愉快、积极、正义、奋发向上等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活动中的公正、公平、严明的规则和纪律等为基础的行为美,也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因此,体育中实施美育能培养学生心灵道德美行为作风美,树立坚强、勇敢、机智灵活、谦虚谨慎、文明礼貌、集体协作、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等良好美德和思想作风。
3.培养人的形体美,运动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具有敏捷美`,刚健美,韵律美等运动美。通过体育锻炼,增大肌肉的体积,增强肌肉的力量,发展协调性,柔韧性、节奏感,从而使身体具有匀称美、强壮美、健康美。
三、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1.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和提高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美的形象,应做好美的表率。
2.语言美。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知往往起到调节支配作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力求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音调抑扬起伏,节奏鲜明。
3.示范美。体育教学中,实践课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人体的练习来进行的,而这些动作又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来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示范应力求优美、准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而且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增强审美意识。
4.和谐美。体育教学中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配合默契,相互信任和尊重,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亲切,课后爱护和关心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以爱换爱,以情换情,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和尊重。
5.手段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使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力求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6.环境美。俗话说“见景生情”.环境对人的心理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又可以产生消极作用,也就是说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学环境美,选择清静,幽雅,舒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想专一,情绪稳定,以求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场地的布置力求做到整齐,清洁舒适,粉线清晰,因为这样的学习环境会使人兴奋,跃跃欲试。
总之,通过严格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获得均匀的体形,优美的姿态,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健康的气色,而且还可以对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塑造,在体育课上,学生经过努力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美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从而敢于探索和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美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寓教于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幼珠;让课堂因“美”而精彩——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0年01期
[2]张登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3]贾明会;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03期
[4]朱钰锋;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美育渗透;创新;育人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便十分重视对于“体育”的学习。他把有军事和运动含义的“射”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就学校美育来说,他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是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同时教育部也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对体育教师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做到语言美、行为美、示范美,并给学生营造优美的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还应善于利用体育美的特点和体育教学所特有的形式,实施审美教育,用美感来开拓学生的胸襟,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发现美、实施美。
一、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校要塑造合格发展的人,美育教育是不可缺的,更应渗透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应感受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感受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参与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完整的体育教学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中特别注意。再次,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二、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学中有许多审美对象,教师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利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美的对象,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中形体美,掌握身体美的内容和辨别身体健康美的标准,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至塑造他们的心灵。
2.培养心灵美、行为美。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友爱,互相协调,忍耐、勇敢、机智、诚实等美德,无不对人的心灵,精神起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体育中表现出的愉快、积极、正义、奋发向上等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活动中的公正、公平、严明的规则和纪律等为基础的行为美,也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因此,体育中实施美育能培养学生心灵道德美行为作风美,树立坚强、勇敢、机智灵活、谦虚谨慎、文明礼貌、集体协作、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等良好美德和思想作风。
3.培养人的形体美,运动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具有敏捷美`,刚健美,韵律美等运动美。通过体育锻炼,增大肌肉的体积,增强肌肉的力量,发展协调性,柔韧性、节奏感,从而使身体具有匀称美、强壮美、健康美。
三、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1.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和提高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美的形象,应做好美的表率。
2.语言美。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知往往起到调节支配作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力求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音调抑扬起伏,节奏鲜明。
3.示范美。体育教学中,实践课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人体的练习来进行的,而这些动作又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来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示范应力求优美、准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而且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增强审美意识。
4.和谐美。体育教学中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配合默契,相互信任和尊重,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亲切,课后爱护和关心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以爱换爱,以情换情,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和尊重。
5.手段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使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力求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6.环境美。俗话说“见景生情”.环境对人的心理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又可以产生消极作用,也就是说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学环境美,选择清静,幽雅,舒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想专一,情绪稳定,以求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场地的布置力求做到整齐,清洁舒适,粉线清晰,因为这样的学习环境会使人兴奋,跃跃欲试。
总之,通过严格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获得均匀的体形,优美的姿态,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健康的气色,而且还可以对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塑造,在体育课上,学生经过努力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美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从而敢于探索和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美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寓教于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幼珠;让课堂因“美”而精彩——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0年01期
[2]张登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3]贾明会;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03期
[4]朱钰锋;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 【发布时间】2022/7/17 21:42:03
- 【点击频次】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