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需“训练有方”

 

【作者】 尹 睿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练习有效性就必须注重“训练有方”的精心设计。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一线老师注重训练设计,尽可能在增强练习的目的性、趣味性、渐进性和分层性上作文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方法;“训练有方”
  数学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内化建构方面是其他环节在教学功能难以比拟的。虽然它是这一环节的重要责任,但做得不好同样难以实现这一预期。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作用和落实这一环节应担之责,并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练习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新的课标思想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训练是对本堂数学课所教学的知识进行重构和内化加以促进。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在这一环节的主要练习载体。为此,作为一线老师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就必须进行有目的的课堂练习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练习有方”,才能确保有效性。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三活课堂”理念指导,我按照新课标“教学建议”要求并结合自班学情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数学课堂练习教学设计,为有效性提高而夯实实施前的准备。
  一、“练习有方”需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性
  有目的才有方向。在练习中要避免盲目的多练习,不然太多,太乱,就不仅不能抓住重点反而会给学生增加压力找不到方向。因此,在训练设计时,我们要避免偏离学生数学现实实际而追求“偏”、“难”、“怪”的问题,尽量从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基本素质出发,所设计的课堂练习必须应做到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结合起来,使练习的目标和难点得到合理的调整和分时分阶段呈现,使其具有较大的针对性,能确保发挥课堂训练的应有作用,实现目的性。
  二、“练习有方”需要注重过程训练的趣味性
  天性好玩好动的小学生还特别乐意接触有趣的事物。即使在学习也是如此。抓住这些特征来设计教学环节,势必让他们能满足需要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进行了新知学习之后的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上我们就要加强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的疲惫得到缓解并又产生的学习向往投入到接下来这个练习实践中。例如,在《圆的面积》这一章节的整理复习课中的练习环节,为了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圆的周长、面积等多个知识点,我们就可将这一课堂练习环节设计成以“自行车里的数学”为主题的趣味练习,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去练习圆的周长、直径、半径、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自行车上各大小齿轮结构的比例问题和齿轮大小与链条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趣味设计自然能赢得学生积极参与。
  三、“练习有方”需要注重技能训练的渐进性
  通常,一节新授课,练习时间把控在十到十五分钟其效果是最佳的,尤其要留意练习的题目类型和数量不宜太多;运用于题目中的语言表述和主题的组织要清晰、简洁,避免影响到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特别是迁移性题目的过多出现往往在学生本堂课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易混错误。所以,为了学生理解应用,但要注重练习题目的渐进性,注意技能层层进阶而不是出现过多的跨度。过程中,老师要把这节课的内容和要点尽可能设计在基础题目里,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练习以帮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了解到自己掌握了多少东西和哪些方面,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用数学技能解决的数学思维的形成。这是进阶题要求。若学生能熟练运用,我们老师就可超出课本引入实例作更大范围的拓展和迁移,向学生们提供一些现实的事例或者问题,利用本章节知识或前面已学有很大关联的知识来综合来解答生活问题,指导同学进行协作探索,或指导同学将所学内容与现有知识相联系。这样的设计落实到课堂上就可以使知识更加丰富,课堂信息量更大,更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技能提升。
  四、“练习有方”需要注重梯度训练的分层性
  为了让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数学教育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使其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出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练习题目、内容有难度上的差异。我们知道,学生练习所用到的基本知识大多是本堂课的,但到了拓展练习时往往又是综合性的。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往往不能解决,即使是中等成绩的学生也容易顾此失彼。鉴于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梯度要求,同时还要在练习中设置两至三组的练习任务。这样的设计与实施虽然要多耗费老师精力和时间,但却能适合不同同学的需求,还能激发各个学力层次中的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获得好的成绩体验。所以,我们在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设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开展必须的复习。复习的实施不是只讲知识,也不是只让同学们反复做题目,而是要有目标地去补齐自己的不足,在查漏中补缺,通过分层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使知识进一步同化和内化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知识变得简单,又能让学生记住,又能加深以前的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逻辑意义链和创新思考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中,练习是一个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流程,也是一个可以帮助学习者将其内化的“再实践”的环节。作为一线老师的要充分利用训练功能做到“训练有方”,尤其是在训练中要注意有趣的设计,要让参与者学而不厌,难度适度,能反映层次性、多元性和趣味性,尽可能地使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和知识系统化双双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德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2021年。
  [2]严薇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7/17 19:33:22
  • 【点击频次】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