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句子仿写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引导学生仿写是小学语文教学常有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常用策略。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审题,找到模仿点,在良好的的模仿方法中进行模仿创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句子;仿写;有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人从儿童时就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模仿中习得的。随着素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知道,创新源于模仿,从模仿中创新是人类创新的必经历程。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仿写句子就是其中一种良好策略。所谓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参照范文(或语句)的立意、布局、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的一种以读促写的模仿创作。而句子仿写就是学习别人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仿写句子。
一、品味例句,做到正确审题
要仿写句子,就必须对其例句进行品味,做到正确审题,找出我们需要“仿什么”,然后再根据例句提供的语境,参照提供的条件进行模仿写作。通过模仿例句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从中学到句式、修辞等知识,发展语言组织与表达运用能力,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与阅读积累,发展学生联想、想象能力。这看似一个的小小的语文教学活动,却有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仿写内容等一般都有明确限定,不同的例句隐形要求也不同,最明显的就要是学生要抓住例句的句式、修辞、领头词语、指导学生弄清例句是什么类型的句式及句式的结构组成,例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使学生仿写时学有榜样。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仿写对象的结构和含义,使答案“神形皆像”。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捕捉模仿点:一要考虑句子的类型,二要考虑句子的基本结构,三要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四要考虑前后内容上的一致性、感情基调和色彩等。如千山万水——四面八方(形似)(数词、名词相对);高山巍巍——碧水长长(主谓式叠音);遥遥领先——远远超出(形似)(形容词、叠音)。又如,会当风发意——正遇古稀年(格调相异)/恰逢少壮时(语意相同)(神似)。
二、弄清要求,找到模仿点
弄清要求,找到模仿点是进行仿写的第二步,在认真审题后,我们就应着力完成此事。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就现成的答案,只作简单分析,学生只能照搬了事;如果只告诉学生:仿写种类有命题式、嵌入式、续补式,仿句要句式、格调、修辞和主题一致,学生还是会云里雾里,不会仿写。那如何找模仿点,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这符既合认识规律,也适合于学生认知特点。在句子仿写中,这种方法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实践中,我们可从仿单词、仿短语进行,逐步加深,到仿单句、再到仿句子、最后仿段仿篇。通过这样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仿写的方法也会在心中明朗起来。
三、讨论总结,找到仿写方法
这其实是教给学生仿写方法的训练。不过,这方法不是我们口头授予,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总结,得出仿写方法来。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解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运用发散思维方式,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找出仿写时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要求,锁定仿写内容。这是解题关键,也是前期准备;第二步,分析文句的形式特点、表达方式、用词的褒贬色彩;第三步,初步仿写,反复揣摩,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全部条件要求的句子;第四步,进行有代表性句子进行检查验证、讲评,考查整个仿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衔接与照应,是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是否形神兼备,充满真情,富有新意。一句话,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独立进行仿写创作活动了。
四、学以致用,模仿中有创作
创新,是仿写的核心环节。在品味中找到了模仿点,有了方法,接下来就是我们学以致用的实践模仿创作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能。”在仿写训练过程中,仿写是关键,这种“仿”不是抄,把原句照搬下来,而是一种根据要求进行的一种“创”。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于小学生,仍需要我们搭建平台反复训练引导。因为有了例句,学生不一定能抓住要领,这时,教师要做“例句简析”,对范例做画龙点睛式的剖析,对学生仿写做切中要领的提示,这实际上就是授予学生分析例句,找出模仿点的引导教学。例如我们出示这样一个例句:“找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你打开一扇门。”,要求学生依照句子进行仿写,要求内容连贯,结构相似。学生在这过程中,可能就可能找不到模仿点,抓不住关键。就需要我们引导,提示、点拨,必要时可引导集体合作交流,讨论完成例句仿写。如有学生仿写出这样的句子来: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你打开一扇门;抓住一个难得的机遇,学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等良好句子来。由此可见,仿写应是多元的、开放的,每次仿写定能有多所收获,有所领悟,最终将模仿引向创造。
总之,仿写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好形式,仿写句子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仿的导向标。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认真读题、审题后进行一种思维创新。我们知道,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一切写作都从模仿开始,未有不模仿而成为大家者;一切模仿都必须有创新,未有不创新而成为大家者。”因此,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多元的仿写训练中仿中有变,仿中有新,最终形成纯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国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J].新语文学习,2020年。
[2]陈海志,新课程理念下的仿写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句子;仿写;有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人从儿童时就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模仿中习得的。随着素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知道,创新源于模仿,从模仿中创新是人类创新的必经历程。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仿写句子就是其中一种良好策略。所谓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参照范文(或语句)的立意、布局、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的一种以读促写的模仿创作。而句子仿写就是学习别人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仿写句子。
一、品味例句,做到正确审题
要仿写句子,就必须对其例句进行品味,做到正确审题,找出我们需要“仿什么”,然后再根据例句提供的语境,参照提供的条件进行模仿写作。通过模仿例句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从中学到句式、修辞等知识,发展语言组织与表达运用能力,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与阅读积累,发展学生联想、想象能力。这看似一个的小小的语文教学活动,却有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仿写内容等一般都有明确限定,不同的例句隐形要求也不同,最明显的就要是学生要抓住例句的句式、修辞、领头词语、指导学生弄清例句是什么类型的句式及句式的结构组成,例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使学生仿写时学有榜样。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仿写对象的结构和含义,使答案“神形皆像”。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捕捉模仿点:一要考虑句子的类型,二要考虑句子的基本结构,三要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四要考虑前后内容上的一致性、感情基调和色彩等。如千山万水——四面八方(形似)(数词、名词相对);高山巍巍——碧水长长(主谓式叠音);遥遥领先——远远超出(形似)(形容词、叠音)。又如,会当风发意——正遇古稀年(格调相异)/恰逢少壮时(语意相同)(神似)。
二、弄清要求,找到模仿点
弄清要求,找到模仿点是进行仿写的第二步,在认真审题后,我们就应着力完成此事。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就现成的答案,只作简单分析,学生只能照搬了事;如果只告诉学生:仿写种类有命题式、嵌入式、续补式,仿句要句式、格调、修辞和主题一致,学生还是会云里雾里,不会仿写。那如何找模仿点,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这符既合认识规律,也适合于学生认知特点。在句子仿写中,这种方法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实践中,我们可从仿单词、仿短语进行,逐步加深,到仿单句、再到仿句子、最后仿段仿篇。通过这样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仿写的方法也会在心中明朗起来。
三、讨论总结,找到仿写方法
这其实是教给学生仿写方法的训练。不过,这方法不是我们口头授予,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总结,得出仿写方法来。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解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运用发散思维方式,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找出仿写时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要求,锁定仿写内容。这是解题关键,也是前期准备;第二步,分析文句的形式特点、表达方式、用词的褒贬色彩;第三步,初步仿写,反复揣摩,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全部条件要求的句子;第四步,进行有代表性句子进行检查验证、讲评,考查整个仿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衔接与照应,是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是否形神兼备,充满真情,富有新意。一句话,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独立进行仿写创作活动了。
四、学以致用,模仿中有创作
创新,是仿写的核心环节。在品味中找到了模仿点,有了方法,接下来就是我们学以致用的实践模仿创作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能。”在仿写训练过程中,仿写是关键,这种“仿”不是抄,把原句照搬下来,而是一种根据要求进行的一种“创”。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于小学生,仍需要我们搭建平台反复训练引导。因为有了例句,学生不一定能抓住要领,这时,教师要做“例句简析”,对范例做画龙点睛式的剖析,对学生仿写做切中要领的提示,这实际上就是授予学生分析例句,找出模仿点的引导教学。例如我们出示这样一个例句:“找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你打开一扇门。”,要求学生依照句子进行仿写,要求内容连贯,结构相似。学生在这过程中,可能就可能找不到模仿点,抓不住关键。就需要我们引导,提示、点拨,必要时可引导集体合作交流,讨论完成例句仿写。如有学生仿写出这样的句子来: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你打开一扇门;抓住一个难得的机遇,学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等良好句子来。由此可见,仿写应是多元的、开放的,每次仿写定能有多所收获,有所领悟,最终将模仿引向创造。
总之,仿写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好形式,仿写句子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仿的导向标。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认真读题、审题后进行一种思维创新。我们知道,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一切写作都从模仿开始,未有不模仿而成为大家者;一切模仿都必须有创新,未有不创新而成为大家者。”因此,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多元的仿写训练中仿中有变,仿中有新,最终形成纯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国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J].新语文学习,2020年。
[2]陈海志,新课程理念下的仿写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
- 【发布时间】2022/7/17 19:31:03
- 【点击频次】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