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计算能力是构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工作中小学生数学计算核心素养发展的重点。计算教学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关键性的作用,并且也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巨大。因此,本研究以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的培养策略,希望此研究能够促进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国家提出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为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作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且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应注重发展学生的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当前,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方面的看法还缺乏一定的统一性,但众所周知的是,数学核心素养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的高级能力,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无法直接呈现,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将学生引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就需要在小学教学中进行设置更多的“问题解决”,但是所设置出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虚拟性,对于这种类型的问题,只有答案才是共同之处。此外,在实际生活当中会产生很多真实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会激发我们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及途径的欲望。 比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需要考虑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有效结合。教师在日常中要注意积累社会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中意义所在。以最常见的分苹果这一案例来讲,就运用到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例如:妈妈想要把一个苹果分给明明和丽丽,那么该怎样去分配,如果利用分数来表达呢?这个时候,小南走了进来,他也希望吃苹果,那么这个时候又需要怎样去分配呢?由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诸如分苹果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即便问题相对简单,但其真实性和应用性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运算能力、创新意识
教师布置任务,巡视任务,学生则尝试学习,交流算法在此我先出示例题:学校买来9箱饮料,每箱24瓶,一共多少瓶?然后对学生提问:这道题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让学生对这道题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分析题目的能力,接着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列出自己的算式。算式列出来以后让学生在计算前先估一估,对计算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值,培养学生计算中的估算能力,在估算之后继续追问你有办法求出它的准确结果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己先写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其中学生想出来很多方法,比如:方法一:24=20+4,20×9=180,4×9=36,180+36=216;方法二:竖式计算;方法三:9=10-1,24×10=240,240-24=216……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在寻找方法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方法,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自己方法的理解。
三、追求算法的群体多样化,个体最优化,深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谓的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在一个班级中,会出现不同的算法。有了算法多样化,才有了讨论交流的必要,才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学生群体方法的多样化,对某一个体学生而言,方法可能只有一种,但对众多学生而言,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如在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教学中,对于36-8,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个性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不一样,班上的学生会出现4种计算方法,有破十法,连减法,还有利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类似干竖式口算。面对多种算法,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其间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思维频频碰撞,都说出自己的观点。认定“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在这里已无太大价值,但学生通过对各种解法所进行的互动交流、讨论比较,经历对各种算法的再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是最有价值的,有利干构建起学生优化的思维方法,有利干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使用多媒体助力数学计算教学
这几年中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的迅猛,那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方面老师不妨使用一些当今的先进信息技术来助力自身的课堂。比如说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有着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更好好的帮助老师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产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在给学生做指导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种多媒体构建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可以在更好的气氛和加强师生叫利用,对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例如:在教“混合计算”的内容时,老师不妨给学生一些计算的式子如:5x3+7,6÷2+7,(3+2)x4等,让学生对这些式子进行一个实际情境应用的编写,就是利用一个丰富和故事来引出这个算式的含义。再配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对算式的计算最后解决了故事中给出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老师可以顺势表示那此故事编的好的同学,促讲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五、培养计算习惯,培育良好运算品质
很多教师都感觉计算教学十分的困难,是因为教师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而真正的运算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而学生的经验积累就是靠着做题来不断的反思总结出来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习惯,在五年级阶段,学生们会学习到小数与小数的乘除法。其实小数之间的运算和整数之间的运算规则大致相同,在小数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前时间自己预习。通过参考资料和网络视频的学习对课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们介绍预习的方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记下来,第二天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着重的听课内容。在小学阶段如果让学生一节课都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们要有明确的听课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们在听完课自己复习的过程中也要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对不会的题型及时记录,第二天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请教。预习和复习是数学学习的两大重要阶段,这也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计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课堂上的一个小知识点的疏忽而造成不会做题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要对较难题型进行探索和解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没有好的技巧,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进行练习,因此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纵观目前的运算教学,我们要冷静思考运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运算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运算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运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中得到落实。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国家提出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为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作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且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应注重发展学生的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当前,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方面的看法还缺乏一定的统一性,但众所周知的是,数学核心素养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的高级能力,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无法直接呈现,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将学生引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就需要在小学教学中进行设置更多的“问题解决”,但是所设置出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虚拟性,对于这种类型的问题,只有答案才是共同之处。此外,在实际生活当中会产生很多真实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会激发我们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及途径的欲望。 比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需要考虑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有效结合。教师在日常中要注意积累社会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中意义所在。以最常见的分苹果这一案例来讲,就运用到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例如:妈妈想要把一个苹果分给明明和丽丽,那么该怎样去分配,如果利用分数来表达呢?这个时候,小南走了进来,他也希望吃苹果,那么这个时候又需要怎样去分配呢?由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诸如分苹果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即便问题相对简单,但其真实性和应用性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运算能力、创新意识
教师布置任务,巡视任务,学生则尝试学习,交流算法在此我先出示例题:学校买来9箱饮料,每箱24瓶,一共多少瓶?然后对学生提问:这道题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让学生对这道题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分析题目的能力,接着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列出自己的算式。算式列出来以后让学生在计算前先估一估,对计算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值,培养学生计算中的估算能力,在估算之后继续追问你有办法求出它的准确结果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己先写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其中学生想出来很多方法,比如:方法一:24=20+4,20×9=180,4×9=36,180+36=216;方法二:竖式计算;方法三:9=10-1,24×10=240,240-24=216……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在寻找方法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方法,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自己方法的理解。
三、追求算法的群体多样化,个体最优化,深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谓的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在一个班级中,会出现不同的算法。有了算法多样化,才有了讨论交流的必要,才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学生群体方法的多样化,对某一个体学生而言,方法可能只有一种,但对众多学生而言,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如在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教学中,对于36-8,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个性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不一样,班上的学生会出现4种计算方法,有破十法,连减法,还有利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类似干竖式口算。面对多种算法,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其间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思维频频碰撞,都说出自己的观点。认定“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在这里已无太大价值,但学生通过对各种解法所进行的互动交流、讨论比较,经历对各种算法的再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是最有价值的,有利干构建起学生优化的思维方法,有利干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使用多媒体助力数学计算教学
这几年中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的迅猛,那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方面老师不妨使用一些当今的先进信息技术来助力自身的课堂。比如说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有着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更好好的帮助老师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产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在给学生做指导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种多媒体构建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可以在更好的气氛和加强师生叫利用,对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例如:在教“混合计算”的内容时,老师不妨给学生一些计算的式子如:5x3+7,6÷2+7,(3+2)x4等,让学生对这些式子进行一个实际情境应用的编写,就是利用一个丰富和故事来引出这个算式的含义。再配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对算式的计算最后解决了故事中给出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老师可以顺势表示那此故事编的好的同学,促讲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五、培养计算习惯,培育良好运算品质
很多教师都感觉计算教学十分的困难,是因为教师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而真正的运算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而学生的经验积累就是靠着做题来不断的反思总结出来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习惯,在五年级阶段,学生们会学习到小数与小数的乘除法。其实小数之间的运算和整数之间的运算规则大致相同,在小数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前时间自己预习。通过参考资料和网络视频的学习对课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们介绍预习的方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记下来,第二天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着重的听课内容。在小学阶段如果让学生一节课都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们要有明确的听课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们在听完课自己复习的过程中也要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对不会的题型及时记录,第二天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请教。预习和复习是数学学习的两大重要阶段,这也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计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课堂上的一个小知识点的疏忽而造成不会做题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要对较难题型进行探索和解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没有好的技巧,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进行练习,因此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纵观目前的运算教学,我们要冷静思考运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运算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运算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运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中得到落实。
- 【发布时间】2022/6/20 9:23:37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