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创建自助作业模式,助推自主性学习

 

【作者】 戴陈花

【机构】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助式课外作业的研究

  【摘 要】 “双减”政策并不是否定作业的积极意义,而是对作业机械繁杂、功能异化等负面现象的综合治理。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的课外教学中,教师仍牢牢地掌握着自己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占领着绝对的主宰地位。笔者尝试了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采用自助式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从“做作业”走向了“会做作业”。通过制定作业菜单,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布置;改变作业形式,让学生学会了自我选择;多维度的作业评价,让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从而从根本上让高年级学生走向了自主学习。
  【关键词】 高年级;自助式课外作业;自主

  一、缘起:课外作业没人爱
  孩子进入高年级,差异越来越明显,而老师们布置的回家作业形成了这样的奇景:不知从何时开始,作业成了许多孩子难啃的骨头,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收作业时,为什么不按时上交的总是他?发现某学生的作业做得无懈可击,打开手机APP一查,惊讶地发现该生的答案居然和里面的内容一模一样。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家庭作业唉声叹气……由此可见,回家作业成为了老师和学生都为之头疼的一道菜,食之无味,弃之却又不能,有时甚至成了老师和学生较劲的工具,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甚至在回家作业中感到了深深的挫败,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寻根:“三缺”成“鸡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课外作业成为了这样的一道“鸡肋”?现就以下三点进行原因分析:
  (一)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提起回家作业,相信许多学生都会信口说出几种常见的作业形式:抄写词语,组词、查字典,听写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周记,摘抄……单调重复,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者。这些回家作业不用老师多说,在预习课文时该做什么,在复习课文时又该做什么,孩子们都以烂熟于胸。即使换了老师,但是作业的方式仍是大同小异。连续几年吃着同一种口味的“菜”,纵使这菜原本再是美味,也乏了,更何况是作业。
  (二)忽视学生,缺乏主动权。
  我们在课堂上提倡以生为本,而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却始终以师为本,教师精心给孩子们布置了自认为能检测孩子学习效果的作业。不问孩子的需要,不顾孩子的喜好,每天端上的是“统一配餐”,而孩子们呢?则是别无选择地吃着来自老师统一配给的“大锅菜”,不能异议,更不能非议。这样的“营养午餐”,怎能让学生喜爱得起来?
  (三)标准统一,缺乏差异性。
  由于作业形式和内容的整齐划一,老师批改起来也有了规定的标准。这样的作业,始终能很好完成的,就属于那一部分孩子。因为他们的良好的作业习惯和知识结构,所以能赢得老师的赞赏。而另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无论怎么努力,在同一领域中也无法对那些优等生进行超越,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失去了作业的兴趣。也许这样的作业评价标准是客观的,但显然的忽视了每个学生在作业面前的困难程度,起点的不同,评价方式的相同,导致的结果使学生们发现受到老师表扬的永远是哪几个名字,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绿叶,于是乎,随着时日的增长,想做好作业的愿望越来越淡薄,态度也越来越潦草。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改变回家作业长期以来由老师唱主角的现象,尝试师生共同布置作业,仿效“自助餐”的形式,让学生在作业菜单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的大小,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架构:因“自助”而“自主” 
  老师可以将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像超市的货物和自助餐厅的菜肴一样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学生任意选取的区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大小,选择性地完成各项作业,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成功感,并达到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目的。
  (一)“自助”的原则
  1.量力而行: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于作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根据能力大小来进行作业的选择,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真正的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作业,并留有一定的“挑战空间”,让学生及对自己充满信心,又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2.“营养”均衡:学生的学习像合理的膳食结构应是这样,应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语文能力组成的几大板块。我们在给学生提供作业菜单时就注意了这几个板块的相互交融,在让学生进行自助的同时,也提供学生进行“自助”的方法,提醒学生在选择时也要注意“营养均衡”,切不可因为懒惰或省事儿长期选用一种方式的作业,造成学习上营养不良。
  (二)“自助”的方法
  1.“菜单”拟定:教师根据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拟定的回家作业清单,学生可以在这一作业单中,自由选取。
  2.“自助”选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和喜好,从作业单中自由选取适合自己的个性作业形式的过程。这一作业形式让学生成为主动者,改变了以往学生对于回家作业没有发言权的状态,让高年级的学生在充分认识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作业的主动权。
  (三)“自助”的评价
  由于作业的开放使得我们的评价不能墨守成规、一层不变。在“自助”评价中,我们将转变评价观念,作出以下三个改变。
  1.重过程轻结果:我们在评价作业的时候着重评价的是学生选择和完成作业的过程,而对于他们完成得是否正确则相对看淡,甚至在成绩评定的时候主打的是探究和完成时的态度。
  2.重交流轻评定:在作业后重视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相互间的取长补短,而看淡成绩的优良与否,尽力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起学生对作业的持久兴趣。
  3.重个体轻同一:在评定的时候忌以统一规范的模版去评价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来进行评定。根据孩子的能力大小可以给予不同的成绩,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
  四、探索:从“去做”走向“会做”
  (一)作业菜单:让学生学会自我布置
  这一试验将原本由老师说了算的课后作业变成了由师生共同布置。在学生获得今天的课后作业项目中经历了两个过程。教师出示菜单→学生选择作业。学生不再作为一个被动接受体,而作为了学习的主人,能站在主人翁的角度,自己伸出手来拿。这样的形式将作业由原来外加的压力变成了学生内在的驱动。在制定作业菜单时,教师有心地将高年级语文老师会布置的作业进行了归类,发现我们语文老师虽然布置的作业花样繁多,但是归纳起来可以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类。
  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就三类作业中常见的完成方式全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进行选择完成的方式。这就形成了我们的“自助作业菜单”。
  (二)改变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
  在学会布置作业之后,孩子们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作业用不同的适合于自己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书面: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反馈自己在家学习的所得,让老师能清晰明了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勤奋好学的孩子来说,老师放松了学习的硬性要求,高年级的孩子反而会自行加压,完成得更认真,更主动。从学生实际完成的情况来说,这类作业并没有完全减少,甚至于一些比较后进的孩子也愿意完成一些书面作业,因为他们觉得这类作业的可操作性强。
  口头:譬如在布置课外拓展作业时,就允许学生可以以口头积累的形式,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对于一些记忆力比较好有喜欢耍点儿小聪明有点儿小懒惰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更受他们的青睐。
  网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喜欢利用网络和同学老师进行沟通,有的还开了自己的“博客”,有的喜欢在校园网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享受成为“网上明星”的感觉。顺应学生的喜好,网上作业也成了回家作业中可以进行的一个选择。
  实践:动手做一做,拍一拍照记录自己的全过程,用图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实践的全过程。或者做一做,让和你一起完成这个作业的人谈一谈感受。这类作业中,不仅扩大了作业的参与面,作业的收获也更大。
  (三)多维评价:促进了学生“自我评价”
  传统作业评价,评分或打等级的方式,仅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改变自己以往对作业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客观正确的评价,激励学生继续自己的个性作业方式。
  1.检测性评价:不检查学生为巩固课内生字词所作的各项作业,而以课内的“趣味听写”(听写中包含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运用)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回家作业。如孩子能顺利通过,则教师认可他采用的作业是合理的,适合的,无需再做改进,以后这部分内容均可免检。如发现有问题,教师则要干涉他的自选模式,并对于他的回家作业将给予重点检查。孩子们一旦获得作业的自主权之后,一般都是特别的珍惜,渴望成为免检作业的愿望激励着他们,所以对待这类的作业往往会特别的认真。
  2.过程性评价:由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是五花八门,门类特别多,教师很难对于学生的所有作业的结果都给予很认真地纠正。在评价的时候,着重关注的是学生作业的过程,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体会,而对于作业的正确率则适当放松要求。
  3.互动性评价:创造机会,让孩子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同一能力阶层的学生就可以相互借鉴,促进就很大。定期进行的作业交流会,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学生在交流中相互间对彼此的作业进行了评价,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能让学生激起竞争的欲望,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
  4.交流性评价:老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不仅仅评定学生作业的“等级”,而是在评价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写上一些评语。其间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有时给予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时和学生交流的是关于课文问题的讨论,有时甚至是可以关心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遇到的困难。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学生帮助。
  在这多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之下,促进学生对自己自主的课外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和认可,以便后期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方式和完成内容进行思考,促进他们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课后巩固。
  作业,当你也不再成为老师独裁的阵地,开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的时候,是不是告诉我们大家孩子们终将是课堂和学习的最终主宰者?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 作业的革命[M].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社,2008,4.
  [2] 刘晓燕.新课改下的小学作业设计与学生发展刍议[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9,(3)
  [3] 王百荣.以“趣味”为趋动,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21,(09)
  [4] 黄利蕊.浅析自助式的语文“作业”设计[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16.

  • 【发布时间】2022/6/20 9:20:30
  • 【点击频次】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