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大单元教学高效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张佑东

【机构】 安徽省庐江裴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尤为重要。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对教材中某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炼出其基本概念、原理等,并对这些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进而使学生在系统知识中,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进而进行知识体系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高效;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是以专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专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要求教师转变按照“知识体系单元”备课、授课的传统观念,从整体入手把握教材,紧扣单元训练项目,重组和开发相关的教学内容,把讲读、自读、练习、习作、考查等环节灵活有机地进行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与学的时效。教师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结合自身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实施时以下模块的处理是贯通整合、优化重组的关键。
  一、明确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教师要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其统领教学设计。纵观课程标准,其中明确地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且按照由低到高对其进行了有序设置。如知识与技能层面需要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学会知识;过程与方法层面则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应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要求学生建立、发展知识。深度学习的实施,首要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三维教学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并积极探寻个人意义,深刻理解现实的世界。因此,我在单元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实现深度学习,并获得发展,对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探寻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
  1.明确主题,系统设计。 
  在学习每本教材之前,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明确本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单元目标,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大概了解,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主题词,并把它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口。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六篇课文,这些课文包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语》十二章、《再塑生命的人》,写作训练有:写人要抓住特点,有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等,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从内容上看,有的回顾以游戏为伴读书求知的往事,有的讲述在父辈的教养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有的写命运乖舛而勇于抗争。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写人要抓住人物特点。在单元整合教学时,可紧紧围绕“抓住人物特点”这一主题,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可定为:(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2.单元整合,宏观把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预习课。即以一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单元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具体策略是: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交流——当堂检测。预习内容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字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优美段句摘抄及评价、质疑探究;学生亦可利用课前时间搜集有关作者及背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巩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 
  二、多元课型,抓住单元重点教学
  人教版教材每一单元的知识是有共性的,即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训练重点。如七上第二单元记叙文的训练重点是理解和运用记叙的顺序,本册其他五个单元各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单元为整体,集中“火力”解决训练重点中的问题,做到“不枝不蔓”,克服了“面面俱到”的弊病。老师教得集中,学生学得扎实,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我在实践中常用的课型如下:
  1.预习展示课——寻法。预习展示课要做到内容少而精,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注重发挥整合优势,在单元预习课中学生对本单元的字词作者及相关背景了解掌握后,再从单元里选择一两篇课文精读,作为自学的指路篇,指导学生读懂,然后带动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自学本单元余下的篇目,即略读。精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抓住课文的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疑点、教材特点等进行精讲,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2.提升展示课——展法。这种课型就是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利用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自信心。单元学习尾声,各个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成果。师生互评互议,启迪智慧,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肯定鼓励,培养兴趣,以利于下次综合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统筹整合,优化重组,有扶有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时效。同时,通过对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生活、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积极投入,有力地推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3.巩固展示课——用法。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落实环节,在于发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彰显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能力。例如在教学课文《紫藤萝瀑布》时,可结合重点句段的品读感悟,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顺势让学生学习“我的发现”,尝试运用其中介绍的方法理解感悟句子深层含义,两相结合,互为补充,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在之后的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中,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综合运用从“我的发现”,以及日常学习中学到的各种方法揣摩语句,巩固强化该项阅读技能。“日积月累”中的内容是三段关于命运感悟的名人名言,旨在激励学生豁达,乐观,奋发,进取。这样的内容与课文中藤萝的命运,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致,可以在课文学习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交流各自对命运的感悟,相机进行穿插渗透与拓展延伸,顺势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三、主题读写,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主题读写是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教学中要善于将读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注重落实核心素养。
  1.小主题分类写。比如在教学部编本七年下册第四单元时,可通过《驿路梨花》的阅读教学来分别进行虚实结合、插叙用悬、双线并行的写作小练习,求学以致用之效。还可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驿路梨花》的“读”来练习如何选材的“写”。
  2.大主题重点写。同样的七年下册第四单元,可以通过《爱莲说》和《陋室铭》的“读”,来重点练习托物言志手法的“写”,通过整个单元的文章来综合练习选材和托物言志,让学生写单元作文,掌握本单元需要掌握的主要写作知识点,并让本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单元主题读写要注重写作技巧和情感抒发的读写结合,切实让学生能在阅读中积淀写作素养。
  总之,系统、有序、高效地实施大单元教学,明确目标,把握主题,强化主题读写,不仅能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3期 
  [2]张宜梅.初中语文自我导向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华章,2009年17期 
  [3]杨宗国.阐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9期 
  [4]夏朝霞.大单元教学使语文课堂上熠熠生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02期
  • 【发布时间】2022/6/20 9:17:43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