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红色主题微课制作方法 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始重视起对红色文化资源和微课教学的挖掘与利用,相应的问题和策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应用。据此,笔者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依托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浅谈红色主题微课制作方法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一题撰文,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希望可以对诸位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帮助和灵感。
关键词:红色主题;微课;制作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我国的素质教育向来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核心宗旨,而其中对于学生道德和价值观的正确塑造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大教育任务。时至今日,在多元文化碰撞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课堂渗透和生本教学工作显得愈发重要,而对这一项工作的高质开展必须要在方法和形式上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感。基于以上几点客观实施,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务必要重视起对红色主题微课制作和关联教学活动设计、组织的优化,通过这种模式来达成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的综合目标。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红色主题微课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快车道”——青春期,对新鲜的文化元素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同时也非常乐于通过对多种文化元素的行为融入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这种客观心理虽然有利于学生特色素养的有机形成,但也无可避免地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这一目标的达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红色主题微课,任课教师能够有效扭转学生过去对“红色文化”所形成的“假、大、空”的错误印象,引导学生通过更具趣味性、代入感的方式去了解、吸收、认同红色文化;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微课所具有的“少而精”的教学优势来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理解质量,让红色文化的生本渗透更具质感和效果性。
二、当前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方面的综合学情
(一)学习趣味有待强化
一如笔者在之前所提到的,目前不少初中生对红色文化抱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红色文化已然“过时”或者只是一种“空想”的“英雄主义”文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实际价值,因此相应的学习、践行兴趣也就普遍淡薄。
(二)学习精度有待提升
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大多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凡是能够直接服务于考试的内容大多能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而一些间接的文化信息则常常被学生以“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因此,红色文化最然具有更为突出的综合指导效力,但由于其在考核以及课程教学的具体体现中缺乏相对明确的形式,学生们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求甚解”的态度。
三、红色主题微课的制作方法
(一)优化对红色资源的选择
微课的突出优势便是对核心信息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才能做到对信息资源的“去粗取精”,这应成为教师在微课制作中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制作红色主题微课时,要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选择标准做进一步的优化,一来要体现出这些资源对红色文化的精准诠释,二来则要考虑到资源信息和课程教学内容的适配性,同时还要注意对良莠不齐的自媒体信息的有效甄别,从而起到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完善对流行素材的利用
初中生毕竟有着很强的“求新”意识,对于流行文化也更具内在趋同性。出于对这一事实的尊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制作红色主题微课时还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流行素材,以此来让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更为浓厚的趣味以及更加良好的认知体验。
(三)注意信息内容的严谨性
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红色”主题的教育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教师在进行与之有关的微课素材选择和后续的信息制作时务必要做到措辞的严谨性,防止因语义表达方面出现不必要的纰漏而为不法分子所利用。
四、红色主题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依托红色故事来完成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在课程的导入阶段利用微课视频播放一些红色故事来给学生们观看,并在故事中有机融入一些契合本课教学核心的元素,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依托于故事的具体情节、人物乃至场景来对课程知识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价值形成富有质感的认知。
例如对于《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导入,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播放反映诸如张思德、雷锋、赖宁等体现鲜明集体主义精神的红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些人物的表现来对集体主义的概念、意义形成精准理解。
(二)依托多元平台来促成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对红色主题微课的利用和红色教育的视野拓展到课堂教学之外,利用主题活动和班会等多元平台来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并学习、理解、践行红色文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形成良好的理论认知成果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红色素养”在多元实践模式下的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红歌传唱”、“红色英雄我来演”等主题的微课互动活动,让学生以跟随视频内容演唱红歌、表演红色舞台剧等方式来获取更为丰富、真实的红色文化学习素材。
结束语
道德是指导学生走向成功彼岸的指南,而红色文化和精神无疑是这一指南中最为关键的注脚,理应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全体教育工作者更高层面的重视和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起鲜明的“红色育人”意识,同时重视起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有关应用,围绕多元主题设计、制定系统性的教学工作策略,在充分了解红色主题微课的设计意义、应用路径的基础上,依托于学生的综合学情以及红色主题教学的客观需要来完成课程整体教学的持续性优化,引导学生从内心中了解、感悟、认同红色文化并大力践行之,从而为他们将来更高阶段的道德建设和综合素养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永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教学的独特作用和运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17-18.
[2]宰华平.“红色教育”视域下例谈基于课堂调查的生成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1):54-56.
[3]张莎莎.以主题情境涵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3):44-45.
关键词:红色主题;微课;制作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我国的素质教育向来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核心宗旨,而其中对于学生道德和价值观的正确塑造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大教育任务。时至今日,在多元文化碰撞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课堂渗透和生本教学工作显得愈发重要,而对这一项工作的高质开展必须要在方法和形式上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感。基于以上几点客观实施,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务必要重视起对红色主题微课制作和关联教学活动设计、组织的优化,通过这种模式来达成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的综合目标。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红色主题微课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快车道”——青春期,对新鲜的文化元素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同时也非常乐于通过对多种文化元素的行为融入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这种客观心理虽然有利于学生特色素养的有机形成,但也无可避免地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这一目标的达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红色主题微课,任课教师能够有效扭转学生过去对“红色文化”所形成的“假、大、空”的错误印象,引导学生通过更具趣味性、代入感的方式去了解、吸收、认同红色文化;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微课所具有的“少而精”的教学优势来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理解质量,让红色文化的生本渗透更具质感和效果性。
二、当前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方面的综合学情
(一)学习趣味有待强化
一如笔者在之前所提到的,目前不少初中生对红色文化抱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红色文化已然“过时”或者只是一种“空想”的“英雄主义”文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实际价值,因此相应的学习、践行兴趣也就普遍淡薄。
(二)学习精度有待提升
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大多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凡是能够直接服务于考试的内容大多能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而一些间接的文化信息则常常被学生以“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因此,红色文化最然具有更为突出的综合指导效力,但由于其在考核以及课程教学的具体体现中缺乏相对明确的形式,学生们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求甚解”的态度。
三、红色主题微课的制作方法
(一)优化对红色资源的选择
微课的突出优势便是对核心信息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才能做到对信息资源的“去粗取精”,这应成为教师在微课制作中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制作红色主题微课时,要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选择标准做进一步的优化,一来要体现出这些资源对红色文化的精准诠释,二来则要考虑到资源信息和课程教学内容的适配性,同时还要注意对良莠不齐的自媒体信息的有效甄别,从而起到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完善对流行素材的利用
初中生毕竟有着很强的“求新”意识,对于流行文化也更具内在趋同性。出于对这一事实的尊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制作红色主题微课时还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流行素材,以此来让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更为浓厚的趣味以及更加良好的认知体验。
(三)注意信息内容的严谨性
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红色”主题的教育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教师在进行与之有关的微课素材选择和后续的信息制作时务必要做到措辞的严谨性,防止因语义表达方面出现不必要的纰漏而为不法分子所利用。
四、红色主题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依托红色故事来完成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在课程的导入阶段利用微课视频播放一些红色故事来给学生们观看,并在故事中有机融入一些契合本课教学核心的元素,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依托于故事的具体情节、人物乃至场景来对课程知识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价值形成富有质感的认知。
例如对于《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导入,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播放反映诸如张思德、雷锋、赖宁等体现鲜明集体主义精神的红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些人物的表现来对集体主义的概念、意义形成精准理解。
(二)依托多元平台来促成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对红色主题微课的利用和红色教育的视野拓展到课堂教学之外,利用主题活动和班会等多元平台来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并学习、理解、践行红色文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形成良好的理论认知成果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红色素养”在多元实践模式下的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红歌传唱”、“红色英雄我来演”等主题的微课互动活动,让学生以跟随视频内容演唱红歌、表演红色舞台剧等方式来获取更为丰富、真实的红色文化学习素材。
结束语
道德是指导学生走向成功彼岸的指南,而红色文化和精神无疑是这一指南中最为关键的注脚,理应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全体教育工作者更高层面的重视和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起鲜明的“红色育人”意识,同时重视起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有关应用,围绕多元主题设计、制定系统性的教学工作策略,在充分了解红色主题微课的设计意义、应用路径的基础上,依托于学生的综合学情以及红色主题教学的客观需要来完成课程整体教学的持续性优化,引导学生从内心中了解、感悟、认同红色文化并大力践行之,从而为他们将来更高阶段的道德建设和综合素养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永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教学的独特作用和运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17-18.
[2]宰华平.“红色教育”视域下例谈基于课堂调查的生成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1):54-56.
[3]张莎莎.以主题情境涵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3):44-45.
- 【发布时间】2022/6/19 17:31:44
- 【点击频次】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