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唤起兴趣 培养习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
【正文】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没有任何的灵丹妙药可以与兴趣相提并论。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知识,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孩子走在兴趣的道路上,一直为自己喜欢的事儿而努力,就会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会引领他为了自己的梦想有思考地活着,兴趣爱好和梦想才是一个孩子战胜困难、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当你粗暴地命令孩子学习时,不如找到他的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对于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捉蟋蟀,并且要求周一上学时把战利品带回课室进行展示。喜爱动物、好奇好动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这次还有了“免死金牌”在手,孩子们便更雀跃了,作业刚布置下来,课室就炸开了锅,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对蟋蟀的热情迅速加温,甚至连平时害怕昆虫的胆小的女孩子也因担心没有作业上交而主动请教调皮的动物专家。如何寻找蟋蟀?用什么方法可以捕捉它们等一系列相关的话题油然而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多读意趣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提高多写兴味
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
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鼓励他们用对比和联系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借着识字教学,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课外预习时整理出来并组词写在每一课的生字表旁边,每次上课我安排三五分钟反馈他们整理的情况,给予整理较好较多的同学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喜欢这样的语文活动,并逐渐养成了习惯。到了二年级,他们学会了查字典,我又鼓励学生在预习时给“生字开花”(扩词),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边。每次的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时,我把它当作游戏安排在生字教学后,语文课增加这一环节,学生们非常喜欢,积极性特别高,每次的汇报他们都是争先恐后,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课前查字典而获知的新词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年的时间,现在随便翻开任何一个孩子的语文课本,你都会看到每一课生字表旁边都有他们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组词,也有给每一个生字扩的三到五个词。升入三年级后,我在他们的预习任务中又加了一项:尝试在预习完字词之后,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最耐人寻味和最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个“好”字也行。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以点带面,持之以恒。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从一笔一划学起,把每一个汉字写端正写规范,本子必须要保持干净整洁。每次评改都需要树立榜样,对于认真书写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个单元进行一次总结,对长期认真书写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颁发奖状,同时也注重鼓励在不断进步中的孩子。这样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一、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没有任何的灵丹妙药可以与兴趣相提并论。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知识,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孩子走在兴趣的道路上,一直为自己喜欢的事儿而努力,就会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会引领他为了自己的梦想有思考地活着,兴趣爱好和梦想才是一个孩子战胜困难、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当你粗暴地命令孩子学习时,不如找到他的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对于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捉蟋蟀,并且要求周一上学时把战利品带回课室进行展示。喜爱动物、好奇好动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这次还有了“免死金牌”在手,孩子们便更雀跃了,作业刚布置下来,课室就炸开了锅,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对蟋蟀的热情迅速加温,甚至连平时害怕昆虫的胆小的女孩子也因担心没有作业上交而主动请教调皮的动物专家。如何寻找蟋蟀?用什么方法可以捕捉它们等一系列相关的话题油然而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多读意趣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提高多写兴味
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
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鼓励他们用对比和联系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借着识字教学,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课外预习时整理出来并组词写在每一课的生字表旁边,每次上课我安排三五分钟反馈他们整理的情况,给予整理较好较多的同学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喜欢这样的语文活动,并逐渐养成了习惯。到了二年级,他们学会了查字典,我又鼓励学生在预习时给“生字开花”(扩词),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边。每次的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时,我把它当作游戏安排在生字教学后,语文课增加这一环节,学生们非常喜欢,积极性特别高,每次的汇报他们都是争先恐后,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课前查字典而获知的新词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年的时间,现在随便翻开任何一个孩子的语文课本,你都会看到每一课生字表旁边都有他们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组词,也有给每一个生字扩的三到五个词。升入三年级后,我在他们的预习任务中又加了一项:尝试在预习完字词之后,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最耐人寻味和最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个“好”字也行。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以点带面,持之以恒。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从一笔一划学起,把每一个汉字写端正写规范,本子必须要保持干净整洁。每次评改都需要树立榜样,对于认真书写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个单元进行一次总结,对长期认真书写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颁发奖状,同时也注重鼓励在不断进步中的孩子。这样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 【发布时间】2022/5/19 18:08:56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