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珠算实践教学 我这样做
【关键词】 ;
【正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班学生从一年级上期开始就把算盘这个工具带入课堂,运用于数学的教学中,算盘成了我班学生上课必备的学具。课前三分钟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看数拨珠”或者“听数拨珠”的练习,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课堂专注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喜欢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我利用学生这一心里特征进行珠算训练,学生不但没有厌学的情绪,反而越来越喜欢珠算,课堂上积极踊跃的表现自己,特别是让学生口述珠算过程时,既有学生愿意站起来说,其余学生也很认真的倾听,这一方面非常好,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的体现,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自身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要有一双“放大镜”似的眼睛,每当学生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自信,趣味就越来越浓。
二、珠算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珠算不仅仅局限于单方面学习计算这一块,还有很多知识可以借助算盘来掌握,并且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具体。下面我就从最简单的计数开始说起。
1、计数: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计数时只能通过小棒这样的学具认识数和计数,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数字稍大就没办法使用小棒了,这时算盘就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学习45时,只要在算盘上拨出45,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读出和写出这个数,而且数字上到了万甚至亿,如果还是依靠小棒就不能显示了,就要采用算盘来逢10进一,所以算盘不但能够表示数,还能清晰地表示不同数位上的数,让学生能很直观地认识数。
2、珠算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时间,随时调控课堂。通常在珠算练习时,我都会让学生在算盘上实拨,空拨以及想拨这三种拨珠法相结合,因为数学本来就十分抽象,学生学起来难以理解和接受,必须结合算盘来教学,因为算盘有形有体,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既是工具更是玩具,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在算盘上进行,学生眼看、耳听、手动、心想以及手写,使全身各个感官都有事情可做,注意力自然提高了。
3、珠算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事实上,人的智慧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人的智商仅仅占据成功的20%,其他因素占据成功的80%,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性格、情感、意志、动机及兴趣等。在珠算中,学习1到100的自然数相加中,学生往往要经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有厌烦甚至放弃的念头,这时教师必须要调整学生情绪,给予学生鼓励,促使他们有继续练习下去的信心和意志,这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也是考验教师和学生的意志力。通过珠算学习,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由此看来,通过学习珠算,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 我在珠算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我会专门用来讲上课的基本要求,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行为习惯,教学工作开展起来会有很多阻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身体坐正,手放平,算盘统一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随意取算盘,更不能随意去拨弄珠子。老师提问要积极地举手回答,别人发言时要专心听等等。
2.珠算加减法:珠算加减法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是“满5加”和“破5减”,因为要结合上珠来算,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通常会给学生讲解算理,而不是生硬的背珠算口诀。比如:4+1,首先在算盘上拨入4,再想:“要加1,下珠不够加时就需要用到上珠,而一颗上珠表示5,我们只需要加1,,如果加5就多加了4个,所以要把多加的4去掉(下5去4)。再比如:5-3,先在算盘上拨入一颗上珠5,心里想:要减3,就先减去5,因为减去5就多减了2个,所以去掉5,拨入2(上2去5)。讲解了算理后,教师马上要求在算盘上练习3遍,以起到加深印象和巩固算理的效果。
1、 珠算乘除法:因为目前我班教学正在加强珠算乘法的练习,下面我重点谈谈我在珠算乘法教学时的做法。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中有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正好可以利用算盘进行教学。学习珠算乘法前,我首先让学生在算盘上练习连续加几个相同的数,比如“3个4相加或者8个5相加”,然后利用二年级学习的乘法口诀表,在算盘上练习,一边背乘法口诀,一边拨珠。比如:“一三得三,就拨入3,再背二三得六,算盘上计算3+3=6(下5去2),三三得九(直加),三四十二,在算盘上计算9+3=12……”这样练习既可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同时又巩固了满5加和进位加法。珠算乘法时,先交给学生积的定位法,然后就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方法:1.从高位乘起—即从被乘数和乘数的最高位起逐位相乘2.对应加积—即将每次乘的积拨加在对应的档位上,并且强调:珠算乘法时手不离档!比如:473×6=2,838 第一步:定位(+3)+(+1)=+4(位)第二步:472×6,先4×6,从+4档起拨加24;再7×6从+3档起拨加42,最后再3×6从+2档拨18.
传统教学中,计算这一部分通常教师交给学生方法后,都是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学生容易出现数字看错、抄错、计算时该进位或退位的没有做到,计算的准确率不高。但是将计算放在算盘上进行就不容易出现以上一系列问题。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将新知和旧知、珠算和心算及口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了珠算的好处,久而久之,学生会将算盘视为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必需工具。
我班学生从一年级上期开始就把算盘这个工具带入课堂,运用于数学的教学中,算盘成了我班学生上课必备的学具。课前三分钟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看数拨珠”或者“听数拨珠”的练习,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课堂专注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喜欢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我利用学生这一心里特征进行珠算训练,学生不但没有厌学的情绪,反而越来越喜欢珠算,课堂上积极踊跃的表现自己,特别是让学生口述珠算过程时,既有学生愿意站起来说,其余学生也很认真的倾听,这一方面非常好,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的体现,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自身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要有一双“放大镜”似的眼睛,每当学生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自信,趣味就越来越浓。
二、珠算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珠算不仅仅局限于单方面学习计算这一块,还有很多知识可以借助算盘来掌握,并且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具体。下面我就从最简单的计数开始说起。
1、计数: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计数时只能通过小棒这样的学具认识数和计数,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数字稍大就没办法使用小棒了,这时算盘就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学习45时,只要在算盘上拨出45,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读出和写出这个数,而且数字上到了万甚至亿,如果还是依靠小棒就不能显示了,就要采用算盘来逢10进一,所以算盘不但能够表示数,还能清晰地表示不同数位上的数,让学生能很直观地认识数。
2、珠算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时间,随时调控课堂。通常在珠算练习时,我都会让学生在算盘上实拨,空拨以及想拨这三种拨珠法相结合,因为数学本来就十分抽象,学生学起来难以理解和接受,必须结合算盘来教学,因为算盘有形有体,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既是工具更是玩具,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在算盘上进行,学生眼看、耳听、手动、心想以及手写,使全身各个感官都有事情可做,注意力自然提高了。
3、珠算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事实上,人的智慧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人的智商仅仅占据成功的20%,其他因素占据成功的80%,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性格、情感、意志、动机及兴趣等。在珠算中,学习1到100的自然数相加中,学生往往要经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有厌烦甚至放弃的念头,这时教师必须要调整学生情绪,给予学生鼓励,促使他们有继续练习下去的信心和意志,这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也是考验教师和学生的意志力。通过珠算学习,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由此看来,通过学习珠算,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 我在珠算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我会专门用来讲上课的基本要求,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行为习惯,教学工作开展起来会有很多阻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身体坐正,手放平,算盘统一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随意取算盘,更不能随意去拨弄珠子。老师提问要积极地举手回答,别人发言时要专心听等等。
2.珠算加减法:珠算加减法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是“满5加”和“破5减”,因为要结合上珠来算,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通常会给学生讲解算理,而不是生硬的背珠算口诀。比如:4+1,首先在算盘上拨入4,再想:“要加1,下珠不够加时就需要用到上珠,而一颗上珠表示5,我们只需要加1,,如果加5就多加了4个,所以要把多加的4去掉(下5去4)。再比如:5-3,先在算盘上拨入一颗上珠5,心里想:要减3,就先减去5,因为减去5就多减了2个,所以去掉5,拨入2(上2去5)。讲解了算理后,教师马上要求在算盘上练习3遍,以起到加深印象和巩固算理的效果。
1、 珠算乘除法:因为目前我班教学正在加强珠算乘法的练习,下面我重点谈谈我在珠算乘法教学时的做法。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中有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正好可以利用算盘进行教学。学习珠算乘法前,我首先让学生在算盘上练习连续加几个相同的数,比如“3个4相加或者8个5相加”,然后利用二年级学习的乘法口诀表,在算盘上练习,一边背乘法口诀,一边拨珠。比如:“一三得三,就拨入3,再背二三得六,算盘上计算3+3=6(下5去2),三三得九(直加),三四十二,在算盘上计算9+3=12……”这样练习既可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同时又巩固了满5加和进位加法。珠算乘法时,先交给学生积的定位法,然后就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方法:1.从高位乘起—即从被乘数和乘数的最高位起逐位相乘2.对应加积—即将每次乘的积拨加在对应的档位上,并且强调:珠算乘法时手不离档!比如:473×6=2,838 第一步:定位(+3)+(+1)=+4(位)第二步:472×6,先4×6,从+4档起拨加24;再7×6从+3档起拨加42,最后再3×6从+2档拨18.
传统教学中,计算这一部分通常教师交给学生方法后,都是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学生容易出现数字看错、抄错、计算时该进位或退位的没有做到,计算的准确率不高。但是将计算放在算盘上进行就不容易出现以上一系列问题。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将新知和旧知、珠算和心算及口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了珠算的好处,久而久之,学生会将算盘视为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必需工具。
- 【发布时间】2022/1/11 22:20:45
- 【点击频次】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