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外,更加重要的是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在进行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探析
在时代的日益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国家对于社会资源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外,更加重要的是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在进行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
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作用
学生是祖国和社会的花朵同时也是今后的国家栋梁,而面对高中紧张课程和高考重要关卡的高中学生更是国家需要重点培养和保护的对象,这种培养和保护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和身体上的安全,更是要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工作首先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高中作为学习生涯中学习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时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心理问题,适当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可以使学生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心灵上得到一定的治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上没有障碍和顾虑。其次,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更加追求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其中一种方式。对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积极性的提高是心理教育工作的另一个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不佳以及学习困难频发都会造成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怀疑从而导致不自信,产生对于学习和课堂的抵触和抗拒。心理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在引导下从自卑和迷茫中找到自身的优点和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有活力。
2、目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严重缺乏
虽然教育部门当前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和严格,但由于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学生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进行高中教育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心理上的健全。从教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需要专业性的教师进行,而对大多数的学校来说心理老师是十分稀缺的,这样的现状对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施来说十分严重的阻碍。
2.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尴尬境地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这种教育理念突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限制,心理健康课程未被纳入高中的主要学科,所以其在学习紧张的高中阶段未能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也没有严格规范的教学安排,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阶段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2.3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对于高中阶段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课程的安排和咨询室的设立这两种形式实现的,然而单一的教学形式在课程刚开始时或许还可以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长此以往则会由于枯燥的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限制使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逐渐消磨殆尽。
3、有效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
3.1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
心理教育工作的进行就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问题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针对产生的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教师在学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学生状态反常的情况下发现学生之间存在早恋现象,这时严格批评和公开处罚不应该是事情的处理方法,这样不仅达不到问题解决的目的甚至会使问题加重。这种情况下心理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进行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早恋对双方的影响和危害,使学生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对高中阶段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3.2教师结合家长对他们进行双重的心理疏导
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不应该仅限于学校,更应该延伸至家庭,甚至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其原生家庭问题的影响,所以家长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的氛围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有影响力的因素,例如,在家长婚姻出现状况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父母是自己最亲密的人,而其两者产生矛盾和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脑补出一系列可能发生的事,甚至会感觉到自己被最亲的人抛弃,从而产生安全感的缺失。就这种情况来看心理老师应该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更多沟通,使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针对性辅导下找回缺失的安全感、得到心理问题的解决。
3.3积极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要想得到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尽快发展,加强对心理教育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教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开展心理教育解决心理问题的必要,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得到适当的放松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3.4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除了保证学校心理教师以及咨询师专业性之外,对于各学科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一任务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心理教育活动和针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使教师对于心理教育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心理素质也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这个学习要求严格、学习压力巨大的时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项要求和任务。在今后高中阶段的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工作,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丹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年50期
[2]刘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好家长;2018年84期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探析
在时代的日益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国家对于社会资源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外,更加重要的是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在进行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
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作用
学生是祖国和社会的花朵同时也是今后的国家栋梁,而面对高中紧张课程和高考重要关卡的高中学生更是国家需要重点培养和保护的对象,这种培养和保护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和身体上的安全,更是要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工作首先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高中作为学习生涯中学习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时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心理问题,适当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可以使学生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心灵上得到一定的治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上没有障碍和顾虑。其次,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更加追求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其中一种方式。对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积极性的提高是心理教育工作的另一个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不佳以及学习困难频发都会造成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怀疑从而导致不自信,产生对于学习和课堂的抵触和抗拒。心理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在引导下从自卑和迷茫中找到自身的优点和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有活力。
2、目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严重缺乏
虽然教育部门当前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和严格,但由于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学生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进行高中教育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心理上的健全。从教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需要专业性的教师进行,而对大多数的学校来说心理老师是十分稀缺的,这样的现状对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施来说十分严重的阻碍。
2.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尴尬境地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这种教育理念突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限制,心理健康课程未被纳入高中的主要学科,所以其在学习紧张的高中阶段未能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也没有严格规范的教学安排,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阶段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2.3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对于高中阶段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课程的安排和咨询室的设立这两种形式实现的,然而单一的教学形式在课程刚开始时或许还可以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长此以往则会由于枯燥的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限制使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逐渐消磨殆尽。
3、有效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
3.1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
心理教育工作的进行就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问题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针对产生的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教师在学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学生状态反常的情况下发现学生之间存在早恋现象,这时严格批评和公开处罚不应该是事情的处理方法,这样不仅达不到问题解决的目的甚至会使问题加重。这种情况下心理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进行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早恋对双方的影响和危害,使学生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对高中阶段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3.2教师结合家长对他们进行双重的心理疏导
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不应该仅限于学校,更应该延伸至家庭,甚至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其原生家庭问题的影响,所以家长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的氛围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有影响力的因素,例如,在家长婚姻出现状况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父母是自己最亲密的人,而其两者产生矛盾和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脑补出一系列可能发生的事,甚至会感觉到自己被最亲的人抛弃,从而产生安全感的缺失。就这种情况来看心理老师应该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更多沟通,使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针对性辅导下找回缺失的安全感、得到心理问题的解决。
3.3积极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要想得到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尽快发展,加强对心理教育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教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开展心理教育解决心理问题的必要,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得到适当的放松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3.4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除了保证学校心理教师以及咨询师专业性之外,对于各学科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一任务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心理教育活动和针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使教师对于心理教育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心理素质也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这个学习要求严格、学习压力巨大的时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项要求和任务。在今后高中阶段的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工作,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丹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年50期
[2]刘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好家长;2018年84期
- 【发布时间】2020/9/4 16:44:34
- 【点击频次】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