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部编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陈锡林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部编版教材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凭借,是语文学科更好的发挥育人效应的重要平台。在提效增质的当下,需我们创新策略,促进学生主体发挥作用,获得更好的语文素养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实践方法
  践行部编版语文教材,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但凡对此热爱实践和研究的人员,都应对此教材编排和教学实施都有了相应经验。在这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等探索中,要提高部编版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从传统教学思想中解决出来,应用新观念指导下的新策略、新方法才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需要,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好语文教育的新课标理想得以实现。而又特别是作为初中语文最大的、承担任务最多的阅读教学平台,更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教、研实际,谈谈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兴趣促使习惯形成。浓厚兴趣所带来的内驱力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保障。作为部编版实践的教师,必然重视兴趣在促进人努力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而我们知道,质疑是人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动思维参与学习的有效方式,古人的“学贵有疑”便是证明。而质疑的形成就需要兴趣来支撑,没有兴趣的反复给力,质疑这种主动学习的思维习惯就难以形成并发挥作用——“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因此,以兴趣为径,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就是有效的实践方式。那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兴趣呢?无数事实证明,“教有疑”策略是启发学生思维机器开动的有效切入口,而“问”是落实“学生无疑需教有疑”的外在表现手段。故而,在践行部编版语文教材时,我们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增强“问”的趣味性和提问过程、诱导过程和解疑过程中的启发性,让学生沿着问的导向拾阶而上,获得“柳暗花明”的成功感。有人说,有效学习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那就是从“无疑”到“有疑”,最后又“无疑”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过程。遵循这样的理念指导,我们就可开课设疑,步步诱思,让学生在“问题串”的导向学习实践中解疑、生疑,再释疑。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质疑,“疑”出“问”来,从而产生“想揭谜”的探究动力。故而,作为实践的教师,要积极搭建诱思平台,引导学生自我生疑,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与互动解疑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与互相启发中顿悟得出答案。当然,作为点拨角色的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点拨作用。这与传统直接将结论抛出的做法,虽然“费”了一点时间,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传统不可比及的,效果截然相反。
  二、充分践行学生主体理念
  部编版教材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阵地。新课标的学生主体理念是教师从传统“以教为中心”角色中转变过来的首要要求。因此,践行部编版教材,教师解放思想,增强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性,就成为一个与传统有明显不同的语文课堂的标志。那如何践行学生主体理念呢?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拥有较多的学习、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或合作的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发展语文关键能力。
  (一)重视预习,下放教学字词意权。预习是学生主体理念践行学习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应用已有方法与知识进行感知习得的独立尝试。因此,在上新课前,我们应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通读前提下,借助字典、网络等工具,扫清生字、词、意给理解文本带来的障碍。对于难以自思解答的问题的,就作为记号,等教学对话实施后再提出,交给相互解疑问的平台来解决。
  (二)重视课前三分种,下放开课导语权。从传统教师导入转型,让学生实施新课导入,或许有一种新的实践观。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编导入,让学生来说如何把新知“引”出来。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实践,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备课”成果展现出来,让他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主题上来。这个过程,既促进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接着,教师乘势开课,自然水到渠成。
  (三)让学生拥有提问空间。学贵有问。践行学生主体理念,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也是一种积极实践。这样的问难,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形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当然也是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一条良好途径。为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熟悉教材基础上经过“再三思考”而不得解的情况下再“问难”。这样,他们提的问题才有价值,才有针对性。
  三、授予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方法
  部编版教材的实施,两大阵地,一是课内,二是课外,两个平台互为促进,不分主次。所以,要实施这样的教材时,我们教师一定要有二者兼顾的思想,以课外带课外,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体系中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快乐读书吧”和“名著导读”两大资源引颈接口,让学生从课内读到课外。而要实现这个效果,我们教师就必须重视自主阅读的实践方法,授予学生阅读技巧:诸如速读、浏览、跳读和比较阅读等方法,在提速阅读基础上,鼓励学生应用适合自身的乐意的方式去阅读,比如,猜读、粗读,多一些默读,少一些朗读等,找到既能提效又能适合自己的良好读书方法。当然,还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需要在课内阅读教学基础上加以培养,这个习惯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手阅读和积极积累的表现,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阅读效果,提升阅读体验。
  当然,有效践行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多方法和方式,我们不能一一而述,但作为一线探研人员,我们应注重策略创新,尽可能用新课标指导实践,让新课标的精神真正化为成果,惠及学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提升,进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英浓,初探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五种课型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
  [2]吕茵茵,部编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9年。
  • 【发布时间】2020/9/4 16:32:46
  • 【点击频次】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