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现状与策略

 

【作者】 张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研究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笔记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时只听讲,不动手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不写笔记的,学习成绩最差。“最淡的墨水也能胜过最强的记忆”,“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记笔记可以弥补学生精力和记忆力不足,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写好课堂笔记,既要听课,又要看、写。这些动作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眼、耳、手),感觉器官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冲动沿着感觉传入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处于高度觉醒状态,能够高质量地接受特意刺激,听课时就不会发生睡眠或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
  又有专家研究表明: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写笔记,一星期后,让学生尝试讲述内容,结果发现,学生回忆笔记内容的能力,是回忆笔记以外资料能力的六倍。可见,学生写课堂笔记非常重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特别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课堂笔记习惯培养是适时而有效的。那么,农村小学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的现状怎么样?培养又有哪些策略呢?
  一、农村小学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大部分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把家庭教育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一般都过于溺爱,导致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较困难,再加上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幅度不大。
  1.学生方面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写笔记的现状:听课写笔记的学生不多,有的想写,但不知如何写;有的把老师讲的,字字不落的记录下来,导致笔记重难点分不清;还有的是一个字都不写,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或走神。到期末复习时,有的书上干干净净,一点笔记也没有;有的笔记多,但分不清重难点,也无从下手。可见,农村小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掌握写笔记的方法。
  2.教师方面
  在农村小学,多数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陈旧,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在听就行,写不写笔记不重要,甚至有的教师还质疑学生在课堂上写笔记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也不会深钻教材,不会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课后对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评价及使用更不可能去过问,学生的课堂笔记写得怎么样随其自然。可见,教师对笔记功能的认识,笔记习惯的培养方法、指导意识、细节把握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3.学校方面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校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的管理机制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农村小学对有关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的激励机制相对薄弱,也没有打造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的环境,导致教师和学生忽视对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
  一句话,农村小学课堂笔记习惯培养,既要激发学生写课堂笔记的兴趣,教给学生写课堂笔记的方法,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学生写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地有效地养成。
  二、农村小学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的策略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通过多年的研究,我总结出农村小学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的策略。
  1.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校园环境是丰富的育人资源。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在校园里文化橱窗、黑板报、过道处贴有关于写课堂笔记的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能取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打造教室氛围,营造培养环境。在教室里的两壁或后墙黑板报上,布置课堂笔记评比栏,将优秀的课堂笔记拍成相片张贴上去。这些榜样,对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能引领的作用,激励学生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做好宣传,增强认识
  (1)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给学生讲有关写笔记的名人故事或诵读名人名言,介绍写课堂笔记的重要意义。
  (2)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们介绍写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并发《小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研究》倡仪书。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上课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修正和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写课堂笔记。在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来指导写课堂笔记。当学生对写好课堂笔记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将面临课堂笔记记什么?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又该怎么去记?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那样,可能导致学生既写不好课堂笔记,又影响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此时,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关键。
  4.加强训练,形成习惯
  备课要求:课题组中的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案中要有体现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内容,不同学科培养习惯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将教案中是否有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内容作为评定优秀教案的标准之一。
  上课要求: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规范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应考虑学生听记笔记的需要,适当放慢说话速度,吐字清晰,留足时间。为了便于学生随着课堂节奏有层次地做好笔记,还需要教师在课堂结构的转折处做出明确的示意,既要承上作总结性的归纳,又要启下作简要的导入。
  评课要求: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在评价时,要将在课中是否有对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作为评定优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5.个案跟踪,重点培养
  每个班总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书写慢,提笔就忘字,听课不专注。对于这样的学生课题组采取个案跟踪法进行个别辅导,而且做好跟踪记录。在辅导中,通过学习理论书籍知道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培训、强化。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精神进行重点辅导、重点培养。每次辅导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如眼神提醒、动作提醒、语言激励、笔记前后对比、家访、谈心等。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好习惯开始在慢慢形成。
  6.开展活动,巩固成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又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自觉养成好习惯。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拟定课堂笔记评比细则和活动方案,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
  (1)学校评比活动,每期举行一次。活动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将评出的优秀作品在全校展示,让同学们互相比较、借鉴,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班级评比活动,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评出的优秀作品在班上评比栏中展示。
  (3)小组评比活动,每周举行一次。每次评出的优秀作品在小组评比栏中展示。
  每学期学校举办学生课堂笔记评比活动与开展时令性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如在庆“六一”、国庆、校园艺术节等舞台上展现学生优秀的笔记本、知识树(手抄报)、讲故事、征文等与课题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和巩固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形成。
  7.整理笔记,提高效率。
  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记下一节课中所有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决定学生记的是简化的课堂笔记,课后必须进行整理。在引导学生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让学生回到笔记中,重温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地复习巩固和自我评价。这样,课堂笔记的作用已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特别是农村小学,必须发挥学生和教师双向主体作用,长期训练,才能逐渐养成。
  • 【发布时间】2020/8/12 18:32:15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