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中审题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缪 佳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总结,从而淡化了学生对于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最后导致学生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解题思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增加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和有关教育工作者也对其提出了不少改进建议。通过提升学生审题能力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数学题中找出重要的内容,准确分析相关题目,找出解题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策略研究
  当代素质教育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育,审题能力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能力之一。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非审题能力,故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也急于完成题目的解答,对题干条件的阅读就显得仓促,这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基础知识是非常扎实的,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审题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不够准确,这类情况也容易出现解题错误或丢分。对此,教师必须要合理的分析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对于数学题目有一个审查了解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这也是对于数学问题解答的重要基础。解题的方法和提示往往都暗含在题目中,题目中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求解数字或是有关参数。审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于知识点分析总结的一个过程,明确题目要考查的内容,进而更好地达到解题的目的。对于小学生的审题能力锻炼,第一点就是要根据题目的内容准确地定位到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假如考查的知识点出现了错误,那么就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阻碍,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解题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一个错误的数学信息,浪费了解答问题的时间。第二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教师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准确审题能力,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解题的时间,对于题目中的要点做一个整理归纳。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审题能力不足而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虽然学生依据自己的方法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的时间感紧迫。考试时间是有限的,注意最轻松的解题技巧,要营造出一个轻松欢快的解题氛围来。另外一个方面是,小学生的知识面尚且单一,小学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的题目大多也只是以计算题为主,教师要正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数学的教育要从小时候抓起,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来增加学生的解题经验。所以,学校和家长都要增加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锻炼,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1、作业讲评
  一些学生在拿到自己被老师批改过的作业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些可能是由于自己审题不仔细造成的,还有一些可能是马虎算数错误造成的。因此,老师在作业批改当中,应该着重强调学生的错误原因,并和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之后,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困难,而作业的讲评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进。通过一些题目练习,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培养审题能力。主动去探索,发现自己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只有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提高自己。因此老师需要好好利用作业讲评的机会来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提升。
  2、要求与规范并行,引导学生学习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作出良性影响,在此之中,“要求与规范”必须要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作出审题的要求,更要规范学生的审题流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先对题目的已知条件“阅读三遍”,进而作出一些有形的规范,如在题目中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上做好标记等。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题干中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起到助益作用,使学生对题干的理解更加透彻。如在例题1中有“植树节中四年级的同学共植树120株,一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是全年组的1/6,而二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比一班多1/4,问二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是多少?”在这样一个题目中,由于审题能力较差的同学会在“二班的同学植树的数量比一班多1/4”发生歧义,不清楚“1/4”所表达的是“四年级共植树总数的1/4”还是“一班植树总数的1/4”,那么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先对题目完整的通读三遍,仔细的读完之后学生就会发现“1/4”所指代的是“一班植树总数的1/4”,那么后续的解题思路就会更加明确。这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用符号将题干中的数量词“120”、“1/6”、“1/4”标注出来,并且将问题中的“二班、数量”也进行标注,这样在整体的审题流程中就不会再出现误解的问题。
  3、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审题
  现在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教学内容是沉闷的,它是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学生独立审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应进一步改革创新,而审题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并能够在实际运用中运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让题目简单化,对于将审题难度降低。解决数学几何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原本难懂的知识点用图形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目的是降低题目的难度。 
  4、使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做题的过程中,因为一些算术或其他,会出现错误,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形成最后检查的好习惯,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效率。除了这个仍然需要认真培养学生的细心习惯,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经常因为粗心导致错误的答案。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重复测试,也可以用于实际应用的测试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显著增加,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审题,结合测试方法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要调动学生的解题热情,促进学生的审题能力。
  结语
  审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数学问题的审题,相对其他学科更为抽象与复杂。因此,教师需要在审题态度、审题能力、审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反复引导与训练,让好的审题习惯能伴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杨泳茹.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思想[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1.
  [2]申发荣.排除多余条件,寻找解题捷径[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
  • 【发布时间】2020/6/11 19:01:53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