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有效实践

 

【作者】 田 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于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学策略,来提高其有效性。实践中,我们可要用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用激励赏识培养学生写作热情,用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起步作文;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平台。我们知道,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被称为起步作文教学。这个“起步”不是严格意义上说的,但对作文本身来说,一二年级的“写话”,只是作文的初步尝试,三年级起才要求写一篇结构较为完整的文章,故而说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还较差,有的学生连说一句完整的话都很困难。那么,三年级作文教学怎样起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了这样一些感受。下面,谈谈心得。
  一、搭建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实践表明,学生一旦失去兴趣,再好的训练也是枉然。因此,三年级习作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怎样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呢?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将习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存储于心,并外化成有趣的活动、有味的情境,即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或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表达,不知不觉地接受表达训练。如教学《记一次有趣活动》这个作文时,刚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今天是习作课,而是带着学生出了教室,来到学校操场上,我说想和同学们玩故乡鹰抓小鸡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我说我想让同学们当一回“摄像机”,记录下游戏中的精彩画面,游戏后讲给老师听。学生开始了有趣的游戏,又注意观察了活动的过程,游戏结束后,学生争先恐后的要将看到的讲给我听,并且很顺利地完成了此次习作。正是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从这个平台中有了亲历体验,写作起来自然有话说,有感写。
  二、运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写作热情
  “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赞扬,生命就会舞蹈。”对于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我们既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更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即采取激励赏识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文的进步,从而扬起写作信心。现目前,很多学生谈文色变,说写畏惧,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评价过高,让一些作文能力欠佳学生看不到自身进步。所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激励赏识评价,尽可能地捕捉学生闪光点,激励他们每一次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可见,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多么大,又特别是好表扬的小学生,更需要我们表扬激励。
  三、加强习惯培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人受益一生,写作习惯更是如此。三年级习作教学,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习惯成为内驱,成为学生“我要写”的动力源泉。
  (一)培养学生乐于积累的习惯。广积才能薄发。积累是写作素材的来源,没有积累的词句、语言、事件、情感,写作时就会有“无话可说”的尴尬。因此,培养学生乐于积累的习惯,是解决学生写作“素材荒”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应做到:一是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学习积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也较强,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教材。我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二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习作是生活的反映,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何谈写作?学生的现实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写作时还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根本原因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没有触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没有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予学生发现生活美的眼睛,使其丰富多彩的生活能涌入到习作中来。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
  (二)培养学生整理语言的习惯。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是两码事,中间还需要不断转换。实践证明,实现这种转换的重要方法是帮助学生不断对所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即将平时积累的零散的语言信息纳入到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去。进入了一定的语言结构,学生在表达时就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积累的语言信息。整理语言一旦形成习惯,学生的表达就会如虎添翼。在习作指导课中要坚持帮助学生学会整理语言,定期安排时间帮助学生整理语言,并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整理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习惯。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培养学生自能改文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增加文采。而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特别是在起步阶段,根本就没有修改意识,在他们心中,写和改是两个人的事,他负责写,老师负责改,象其他作业一样。因此,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能改文的意识,扭转他们错误认识,让学生主动写文,更要主动改文。
  总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低年级抓起,我们应着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教学,我们学生的起步才会真正达到“起飞”的效果,否则,永远都会在起步的阶段徘徊。
  参考文献:
  [1]张艳,小学作文起步阶段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8年。
  [2]罗婉,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2016年。
  • 【发布时间】2019/8/7 20:26:32
  • 【点击频次】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