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简单准确判定刑事违法、行政违法、民事违法

 

【作者】 冯国琼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得

  摘 要:简单准确判定刑事违法、行政违法、民事违法,是我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掌握的。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了三种违法行为的概念,以及三种违法行为的判断技巧,最后通过几个案例来帮助学生进行三种违法行为的判断训练。本文对于三种违法行为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刑事违法;行政违法;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是最常见的三种违法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在判断这三种违法行为时,经常出错。那么,在学习或考试中如何正确的判断出三种违法行为呢?我认为首先要准确掌握这三种违法行为的概念、含义及其法律后果,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三种违法行为的概念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依其社会危害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严重违法和一般违法行为。
  1.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犯罪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即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⑴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即行为人通过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这是构成犯罪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 
  ⑵具有刑事违法性。即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⑶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是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也是犯罪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一般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⑴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定,有社会危害性、有过错的行为。它包括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涉及公安、工商、税务、海关、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行政违法行为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等形式。而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采取的一种惩戒措施,如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范围很广,但它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二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是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的行为;四是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⑵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自然人或法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不履行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的行为。简单说就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大致分三种。
  一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简称违约责任。
  二是侵权的民事责任,简称侵权责任。
  三是其他特殊侵权情况造成的民事责任。如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过错造成他人的权益损害,或是由于饲养的宠物造成他人的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
  二、三种违法行为的判断技巧
  通过上面对三种违法行为概念的掌握,就为我们判断三种违法行为奠定了基础。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同学在考试中还是会经常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判断技巧。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这三种违法行为的判断能力,我总结了一些简单的技巧。由于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那如何做出判断呢?
  1.刑事违法的判断技巧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看能不能从材料中看出社会危害性的轻重程度,如果能则直接依据危害性来判断,因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也是首要特征。
  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对这一违法行为的表述中是否出现“刑”字,如触犯“刑”法、或被判××ד刑”,如果出现这个刑字,则该种行为肯定是刑事违法即犯罪。
  2.行政违法的判断技巧
  看该种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什么部门判定或执行。如果由法院来判决,则可判定这是刑事违法,如果是由公安机关或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行政机关来处罚,则可判定这是行政违法行为。
  2.民事违法的判断技巧
  至于如何判定是不是民事违法行为,一个简单的技巧就是看看双方的矛盾焦点是不是围绕“钱”,我称之为“钱”字法。我觉得民事违法行为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牵涉到“钱”。我跟同学们开玩笑说:如果通过“钱”就能把问题合理合法解决的违法行为,那肯定是民事违法行为。这点从民事责任中的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就可以看出。
  第二个判断技巧就是找“赔”字,我称之为“赔”字法。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第三个判断技巧看看违法者的人身自由是否被限制约束(如拘留),我们知道民事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是不受限制的。当然还有就是看看双方是否牵涉到合同问题。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之一就是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三、三种违法的案例分析
  案列1:陈某在校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一起混迹于娱乐场所,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陈某仍不思悔改。一日,陈某潜入某商场盗窃被抓,人民法院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在这个案例中,陈某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拘留,公安机关是行政部门,上面讲到,由行政机关处罚,则可判定他是行政违法。陈某的第二个行为是潜入商场盗窃,结果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我们知道,在我国只有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是由人民法院来判决,这就排除了他是行政违法行为,而且,前面我们也讲到案列中出现“刑”字,则肯定可以判定他是刑事违法。所以,陈某的第二个行为就是刑事违法行为。
  案列2:中学生小强在上体育课时将自己的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球场边,踢完球忘记带走,被同学晓东拾得。小强得知后要晓东归还,晓东却以自己拾得为由拒绝归还。在这个案列中双方是因“电脑”而产生关系的,电脑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钱财、钱物”,所以,晓东的行为就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返还财产民事责任。
  案例3:刘某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对李某进行诬告陷害,给李某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李某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律手段,要求刘某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其精神损失费。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民事违法案例,在这一案例中,刘某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就可归结为一个字“赔”。
  当然,如何判定一种违法行为是什么类别的违法行为的方法很多。比如下面这两种情况:池某因破坏铁路封闭网被处罚款;翟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这两种违法行为根据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就可以判断出违法类别,即因罚款是行政处罚,则池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拘役是刑罚处罚,则翟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又比如:谎报险情、殴打他人等行为是什么违法?在答题中碰到这种题目如何判定呢?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选择题,因为没有社会危害性的描述,也没有体现执行部门和法律责任,一般情况我们判定是行政违法。如果是分析题,则要从两种情况回答,其一,如果造成的后果严重、危害大则属于严重违法(刑事违法),其二,如果情节较轻,危害较小则属于行政违法。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够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并掌握一些技巧,在答题中要准确判断出这三种违法行为还是比较容易的。

  • 【发布时间】2019/8/7 20:25:57
  • 【点击频次】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