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作者】 龚 义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盘石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乐知者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我们可多导入情境开始,通过多媒体教学,诱思和激励,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加强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导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好的导入,短短几句话或一个场景,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跟着教学活动走。因此,创新导入教学策略,让导入别开生面,是我们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似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让学生触景生情,从而导引智慧火花的迸发。在语文教学中,能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听讲演、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都可以作为导入环节的情境,而且效果明显。对那些内容好、语言生动、感情色彩强的课文或段落,教师要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形态动作,再现教材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配乐朗读,在现行导入教学中,也应用较多,既能激趣,又能开启学生思维。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有效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融合。我们知道,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交互下的集成,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来呈现知识,让知识富有动感,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特别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鹅》这首诗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当学生看完白鹅浮绿水的视频后,我们就可问学生:“这情境生动不?美不美?”“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接着说:“我们要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想像白鹅浮在绿水上愉快地戏耍那种生动可爱的形象。”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放起了轻音乐,随着乐曲声,师生一起先伸出弯曲的右臂,再将右手高高抬起,做出鹅朝天点头示意高歌的动作,并读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接着将两手平放两侧做“浮”的动作,并读出“白毛浮绿水”;最后再将两手下垂在身后,做“拨”的动作,并读出“红掌拨清波”。“请同学们再练读几遍。”此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一边表演一边读一边想像,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好像一只只活生生的鹅在水面上嬉戏玩耍。在谈体会时,一位女生说:“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是一只小白鹅在水中快乐地游。”另一个学生说:“我读着读着,仿佛听到了鹅的叫声,看到了鹅的姿态和美丽的颜色。”这样,学生们越读越爱读,越读对课文内容体会越深刻。在读中创造出迷人的意境,把教学不断推向高潮。
  三、巧妙设疑诱思,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说得好:“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诱发思维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又是学生探索问题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准确鲜明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越过理解障碍,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掀起教学高潮。例如,在教学《苹果里的星星》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完全文后设问:“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尽管学生争相发言,但很少讲到点子上。这时,教师通过谈话设疑,巧妙地突破难点。回顾《坐井观天》故事里青蛙与小鸟为什么看到的是不同大小的天?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认真思索后说:“他们位置不同。”“从不同角度看事情,会不一样。”……学生们恍然大悟,《苹果里的星星》的道理也自然就懂了,还联系实际举出了自己生活中的类似事例。
  四、注重激励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而小学生好表扬,有一种强烈的被肯定、被表扬的需求意识,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搭建平台,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后所带来的愉悦体验,就能提升兴趣,信心大增。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有感情的朗读,对某段落的理解、就某个问题小组讨论、对文章中的任务进行作色扮演等活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回答对或者错,要照顾学生情绪,再告诉其结果时,也要表扬他的积极性、独创性。当然,我们也应顾及到一些后进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做一个乐知者。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做一个对语文学习有信心的乐知者,是我们奠基语文教学的重要追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加强策略创新,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教学中真正成为一个“我要学”的积极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谭东平,浅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剑南文学,2011年。
  • 【发布时间】2019/7/2 18:34:48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