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刍议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策略

 

【作者】 徐运荣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学习,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会有几分惊喜与期盼。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内容日益增多,当初的好奇心逐渐被学习压力所代替。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际,从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入手,进而从激发兴趣与保持兴趣两个方面探讨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本文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兴趣;激发;保持;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习中也是这样。由于生物研究的是生命现象,这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充满好奇与期待的。每个学生都对生物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状态开始两极分化,一些学生开始跟不上学习进度,这时学习兴趣就会难以保持。因此,我认为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少应包括激发和保持两方面的策略。本文结合自己的生物课堂实践,在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策略。
  一、当前初中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状况分析
  单从生物这门学科知识来说,生物课本教材设计合理,知识与内涵丰富,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又善于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话,生物课堂会很有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有经验的生物教师,会指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努力做到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看到,很多常识性的生物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为什么家里卧室不能种太多花草?学生学习了绿色光合作用,知道花草种植在卧室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新鲜氧气,为什么卧室不能多种些呢?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这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学习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就明白了,原来植物夜晚没有阳光,这时就不能光合作用,但它有呼吸作用,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家里种太多植物,就会影响到主人需要的氧气的含量。学生解决了他的疑问,就会有成就感,进而投入到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之中。
  这样看来,起初学生的确很积极地学习生物知识,但也需要我们生物老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增加生活常识。但是,学习一段过程之后,学生对生物不再新奇,老师课堂教育相对比较枯燥,课堂上简单的理论指导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对生物学习热情降低,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而且在我们三明地区,生物中考考试安排在初二,作为十分制的等级科目计入中考总分,这样也让一部分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再重视生物的学习。这是我们在生物教学之初,就必须预见到的,只有提前做好规划及应对,才能始终让学生对生物兴趣热情不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创设生动的教学导入,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导入很关键,创新设计教学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开花与结果》一课时,我选择了多幅色彩艳丽、千姿百态的花的图片和照片,首先从视觉上冲击学生,让学生进入花的海洋中。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鲜花吗?绚丽多彩的花的世界,既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又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从古到今,无数诗人讴歌鲜花,用花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怀。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有关花的千古名言。老师接着和同学们一起吟诵诗歌。这样不知不觉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最后,问题来了:这些美丽的花朵是为谁开放?成语“春华秋实”,告诉我们花朵最后都成为果实,花朵是如何成为果实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开花与结果》。
  教学导入中还可以设置悬念,增加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探求欲望。如给学生渗透讲解一个小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导入,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在上课之前可以讲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对课堂知识进行引入,让学生融入个人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对新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愿意主动学习新事物,而且他们的思想比较前端喜欢追求个性。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征,把握学生的心理,创新课堂开展模式。也就是说,生物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加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学会将更多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适应现代作业改革的(下转第78页)(上接第68页)发展,老师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如利用现在网络发达的优势,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网上操作,也可以借此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如果能够加入积分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很多生物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知识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生物知识,老师可以制作电子课件让学生课下相互交流传阅,在课件上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上课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生物教学中,一时的兴趣容易培养,关键还在于要保持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长久兴趣。保持学生生物学习长久的兴趣,不仅对生物教师的课堂提出了创新要求,还要求生物教师加强学习监督,督促学生习惯成自然,把短暂的兴趣转化为长久的学习乐趣。
  1. 利用好21天策略
  我们知道,一个操作坚持21天,就会成为习惯,而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变成自发自动的行为模式。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利用好21天策略,在21天中不断重复强化。为了学生更好的配合,教师也要把这一点提前和学生解释说明。这样,在督促、批评学生时,学生也就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能够更好的配合老师和小组长的检查。
  2.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长期坚持
  好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的强化。在这期间,离不开教师和学习小组长的监督检查。每个人都有好逸恶劳的本性,没有监督,就难以坚持。21天过后,也要继续观察监督,确保长期坚持下去。
  3. 保持教学创新,引导学生长期兴趣
  单纯靠学生习惯养成,也难以持续,这时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开动脑筋,保持教学创新,使课堂始终处于有吸引力的状态,引导学生保持对生物学习的长期兴趣。初中生物涉及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教育、能源危机、动植物的保护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生物教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就可以信手拈来,给生物课堂带来无限的乐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老师首先要认清当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立足实践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然后,从生物学科的特征出发,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综合运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统筹把握,积极探索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并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雷学航.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1、05、01.
  [2]任雪文.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138-140.
  [3]白鹿妹. 初中生物情感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08):1.
  • 【发布时间】2019/7/2 18:34:33
  • 【点击频次】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