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转换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既学到课本知识又得到社会实践,让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关键词:实践活动;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我在多年的一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例如,到动物园参观,门票价格为:大人每人50元,学生每人25元,10人团体票200元。有4名教师和44名学生去动物园参观,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通过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其中就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锻炼。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了一种有乐趣的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逐步渗透和培养他们“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实践活动引进平时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好处
1、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数学难度渐渐增大,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越来越强。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数学教学模块中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数学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步骤,恰当地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气氛中完成实践项目。学生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领。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转换思维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把生活的真实场景搬到教室里,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用到数学,转化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例如,教学“利率”内容时,可以创设银行的模拟场景。首先,让学生课下去了解各个银行的实际存储利率是多少,实地调查储蓄的程序和手续,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把当时的利率表制作并挂在教室墙上。其次,让学生扮演银行营业员和储户,提出问题,从活动中了解利率和计算利率。最后,进行拓展练习:怎样才能付出最少的成本让利息最大化呢?
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年利率%)分别是三个月是2.85;六个月的3.05;一年的3.25;二年的3.75;三年的4.25;五年的4.75。信用社的存款利率是部分上浮10%后分别是:5年期5.225%,3年期4.675%,2年期4.125%,1年期3.3%。通过分组讨论,他们总结出最佳存款方案。
通过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每位学生都了解到只要进入社会,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就处处用到数学。
3、提供解决变式问题机会,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应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时,除了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和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外,还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解决变式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论事情怎样变化都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应该针对现实生活问题充分挖掘数学背景,分析现实问题存在的多种可能变化,分别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应对真正的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突变情境。例如,李家庄旁边有一条公路通过,从李家庄修一条路到公路,怎样修使李家庄到公路距离最近。我们联想到数学“垂线段”的问题: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利用这个数学原理,我们很容易就能这条路画出来。这样利用数学原理,我们就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学,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深奥难懂,家长不会再认为数学没用,因为生活中处处能用到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又可以用实践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让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我在多年的一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例如,到动物园参观,门票价格为:大人每人50元,学生每人25元,10人团体票200元。有4名教师和44名学生去动物园参观,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通过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其中就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锻炼。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了一种有乐趣的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逐步渗透和培养他们“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实践活动引进平时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好处
1、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数学难度渐渐增大,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越来越强。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数学教学模块中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数学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步骤,恰当地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气氛中完成实践项目。学生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领。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转换思维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把生活的真实场景搬到教室里,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用到数学,转化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例如,教学“利率”内容时,可以创设银行的模拟场景。首先,让学生课下去了解各个银行的实际存储利率是多少,实地调查储蓄的程序和手续,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把当时的利率表制作并挂在教室墙上。其次,让学生扮演银行营业员和储户,提出问题,从活动中了解利率和计算利率。最后,进行拓展练习:怎样才能付出最少的成本让利息最大化呢?
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年利率%)分别是三个月是2.85;六个月的3.05;一年的3.25;二年的3.75;三年的4.25;五年的4.75。信用社的存款利率是部分上浮10%后分别是:5年期5.225%,3年期4.675%,2年期4.125%,1年期3.3%。通过分组讨论,他们总结出最佳存款方案。
通过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每位学生都了解到只要进入社会,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就处处用到数学。
3、提供解决变式问题机会,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应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时,除了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和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外,还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解决变式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论事情怎样变化都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应该针对现实生活问题充分挖掘数学背景,分析现实问题存在的多种可能变化,分别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应对真正的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突变情境。例如,李家庄旁边有一条公路通过,从李家庄修一条路到公路,怎样修使李家庄到公路距离最近。我们联想到数学“垂线段”的问题: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利用这个数学原理,我们很容易就能这条路画出来。这样利用数学原理,我们就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学,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深奥难懂,家长不会再认为数学没用,因为生活中处处能用到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又可以用实践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让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数学能力。
- 【发布时间】2019/7/2 18:31:24
- 【点击频次】288